太史慈馬上就舉白旗認輸,因為整首的詩歌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全然拿過來肯定會文不對題。
說實話,太史慈本身對藝術並無特出的天賦,更沒有專門下過功夫,不過上學時背誦過的千古名句可是不少,出於工作需要,各種關於藝術雜誌也讀的頗多,故此太史慈相信自己當可應付自如。
各位文豪,小子要無恥了。反正因為自己的出現,歷史已經改變,這些文豪是否還能存在都是個問題了,就當是為中國的進步事業做貢獻了。
這麼一想,心中立時安穩多了,覺得自己的臉皮也厚得多。
在眾人的好奇和管統等輩的“期待”中,太史慈朗聲道:“昔日佳人傾國傾城,舞姿自是令人浮想聯翩,不過那是耳聞,哪如今日之目睹?”
眾人齊齊一怔,顯是想不到一直沉默寡言的太史慈辭令文雅,不讓飽讀詩書之輩。
陳琳卻以為太史慈不過是曇花一現,沒有真本事,緊緊逼問道:“哦?願聞其詳!”
太史慈心中冷冷一笑,口頭卻讚歎道:“觀乎其形而動於我心,當真是‘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縹緲兮如急風之迴雪,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比之以天外飛仙凌波微步亦毫不過分,陳先生問我此時身在何方,我卻要問‘誰家有女初長成’?竟可使‘侯門歌舞出如花’?陳先生以為然否?!”
眾人此時已非常驚異,哪裡想得到一個帶兵打仗的武夫竟會說出如此精妙的華辭麗句。
太史慈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雖然只是隻言片語的幾個句子,但無一不是千錘百煉的句子。
曹植的《洛神賦》、白居易的《長恨歌》、吳梅村的《圓圓曲》,哪一個不是精妙絕倫的千古名作?
陳琳張口結舌,失神地望著太史慈。
“好好好!”孔融拍手叫妙,搖頭晃腦道:“‘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縹緲兮如急風之迴雪,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此數語極盡妙舞之美,當為此孚一大白!”言罷舉杯一飲而盡。
徐幹這老實人談起詩詞歌賦話自多了起來,望向太史慈,佩服道:“昔日先賢李延年有詩曰:‘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以為已道盡此中之妙,不想太史將軍今日另闢蹊徑,不讓先賢!”
國淵此時卻對太史慈來了興趣,看向太史慈道:“兩位所言極是,不過敢問太史將軍,這‘誰家有女初長成’、‘侯門歌舞出如花’兩句係為七言,又大異楚風,不知典出何處?”
眾人也紛紛露出詢問的神情。
太史慈恍然,這才想起這時代最流行的是四言詩和五言詩,且以樂府詩的面貌出現。楚辭雖在漢代大受文人青睞,但並非整齊格式的七言詩,其中多湧“兮”字。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首七言詩是曹丕寫的,那已是在很多年後。
此時眾人初聽後世成熟的七言名句,偏又如此合於韻律,自是倍感新奇。
管統一見眾人齊齊讚美,心中更恨,不動聲色道:“妙則妙矣,但隻言片語宛如斷金絲之明珠,螢火終非皓月!”
言下之意是太史慈的七言警句不過是靈光一現,難登大雅之堂。
眾人雖已看出此公對太史慈深有敵意,不過亦不得不承認言之有理。
太史慈此時已徹底討厭這心胸狹窄之輩,心知定要給他個教訓。但同時亦怕眼前眾人真的讓自己做一首完整的合於眼前情景的七言詩,連忙介面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自是說一時代有一時代的風貌,不可固步自封。
()
管統冷哼道:“口氣不小!看不出太史將軍胸中別有溝壑!”
太史慈不假思索道:“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眾人一愣,才明白原來太史慈心忿管統對他七言詩句不屑一顧,索性只以七言詩句回答管統的問題,以此來回擊管統,想來倒也是宴會中的規矩。
不過,太史慈這兩句詩亦深深打動眾人。尤其是孔融這幾個文豪,聽得無不眼前一亮,這兩句詩已經牽扯到作詩的方法問題:創新!
任燠看管統為之語塞,在旁幫口道:“原來太史將軍在詩詞歌賦方面精深至此,偏又另闢蹊徑,看來可以此七言警句道盡萬物。只不知太史將軍今日對孔大人的青眼相加作何感?”
語中暗暗帶有諷刺。眾人默默,看太史慈如何應對。
太史慈呵呵笑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孔青州!”(這一句改編了)
眾人轟然叫妙,無人再敢小瞧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