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條路,那便是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大明!”朱慈踉冷笑著說道。
不僅拒絕了滿人的求和,朱慈踉還下旨休整半日後,大軍直撲北京城,要徹底結束這場北伐之戰!
…(未完待續。。)
第四百九十一章 心如死灰的多爾袞
北京城,皇宮金鑾殿。
自多爾袞醒後,滿清的文武百官便要求見多爾袞,孝莊皇太后和順治小皇帝便直接趁機讓多爾袞在金鑾殿會見百官,事實上,在當前明軍即將兵臨城下的這樣一種情況下,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皇帝也坐不住了,或者說整個大清沒有誰還能坐得住。
多爾袞同意了孝莊皇太后和順治小皇帝的請求,在皇宮金鑾殿召見文武百官,商議國事。
多爾袞第一件事便是和百官述說了自己寫信與大明皇帝求和的事情。
對此,不管是滿人,漢人還是蒙古人都沉默住了,一時之間整個金鑾殿都靜了下來,大家心照不宣的停止了商議,等待大明皇帝的決定傳來。
一個時辰多後,一名正白旗將領在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皇帝的宣召下快步走進大殿。
“啟稟皇上,太后,攝政王,使者帶回了大明皇帝的回話,大明拒絕投降,大明皇帝更是直言,大清只有一條路,那便是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這名正白旗將領單膝跪在地上,將多爾袞親筆寫的那封求和信呈在手上,未有任何拆封過的痕跡表明,大明皇帝連求和信都懶得看,拒絕求和的決定是何等的堅定。
這下,整個金鑾殿都炸鍋了。
大明皇帝拒絕求和,這不是表明根本不打算給大清活路嗎?
滿人憤怒了,大聲叫囂還有一戰之力,要再次發兵與明軍決戰,大部分漢人官員也同樣叫囂再與大明決戰,倒是蒙古人全部沉默,目光閃爍,什麼也沒有表態,但他們的想法也不難猜得出來。
幕簾後面的孝莊皇太后忍不住看向蒙古科爾沁部的代表她的親哥哥吳克善。
可惜,吳克善發現之後,雖然有些不忍,但還是轉過了頭去,再一次表明蒙古的態度,隱意識就是覺得,滿人這一次必敗無疑,而且連遼東祖地都保不住,沒有任何翻身的餘地了,蒙古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不能再繼續做滿人的鐵桿盟友了。
多爾袞冷心的看著金鑾殿上的一眾文武百官們。
說到底,還是滿人子弟最可信,蒙古人看樣子已經對大清離心離德了,連大玉兒的面子也不顧了,足以說明一切,至於那些同樣叫囂得厲害的漢人,他們的心思多爾袞更是一清二楚。
這些漢人官員大多是士族豪強的子弟,代表著士族豪強的利益,大明明顯打壓士族豪強,況且他們已經幫助大清對抗大明這麼久了,事也做了,錢也出了,在大明眼裡,他們這些人就是漢奸的代表,大清若是真敗了,他們沒有半點好果子吃,巴不得大清為了保護他們繼續和大明大戰。
多爾袞也不服輸,也想帶著八旗和大明繼續大戰,可是大清近兩百萬大軍都在明軍的北伐之下敗了,如今八旗子弟還能戰的不到三萬,漢旗軍不到十萬,也就是說不算上蒙古人的話,大清只還有十三萬大清能夠拿得出手,就這點實力,出去跟明軍碰撞,無異於雞蛋碰石頭,死路一條。那些漢人士族豪強們或許沒有了退路,不得已孤注一擲,還想和大明進行一次決戰,可是他多爾袞不能那樣做,他必須要為滿人留下一點最後的火種,否則失去了所有青壯的族人只有滅族一條路可走了!
多爾袞看著金鑾殿的虛空,眼中有著無限的迷茫。
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
自十二歲第一次跟父汗出征蒙古至十四歲,兩年間,做為父汗最喜愛的兒子,父汗到什麼地方他便在什麼地方,父汗親自叫他讀書寫字,兵書謀略,多少兄弟愛慕不來。
十四歲那年,父汗兵敗寧遠城下,重傷而死了。有傳言,父汗臨死前親口將汗位傳給了他,詔書就在父汗的大妃他的額娘手中,可是還沒等他看到詔書,額娘便被皇太極聯合代善等四人逼死了,皇太極登上汗位。
皇太極是他敬重的八哥,若是沒有額娘被逼死的一幕,他就算相信父汗的詔書一事,但心裡也不會在意是自己坐上汗位還是八哥坐上汗位,若八哥坐上汗位,他相信八哥的才能,會盡力輔佐八哥,不會有二心,他心誠如此,可惜沒有看見,八哥等人千不該萬不該沒有等到他表態便直接逼死了他的額娘。
他真的不在乎什麼汗位,可是額娘卻因此死了,從那以後他便恨上了皇太極,不過他很清楚自己太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