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超過十米的大水泥路,越來越多的馬匹和馬車在上面高速馳騁,時不時的便出現‘交通事故’,傷亡了不少人,引發了不少騷亂。
為了避免這一切,朱慈踉下旨將水泥路分為兩半,在中間劃紅線,所有馬車和馬匹全部只能靠右行駛,若是膽敢有違反的,一縷重重罰款。
這條詔令出來之後,各地水泥路的秩序一下子穩定整齊了起來,‘交通事故’也少了,得到大量百姓的稱讚,也更進一步提升了水泥路的來回運力,讓大明的經濟增速更快了不少。
個省縣府,火車不間斷穿梭在鐵路上,或運送貨物,或運載客人,有條不紊。
大明經濟再一次騰飛。
整個中興十二年,大明的財政收入超過三百億銀元,也就是當初的三億兩白銀的價值,是崇禎初年的十幾倍。
人口方面,三億四千二百萬的地步,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千二百萬。
另外,中興十二年的最後一天,科技院還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經過數年不懈的努力,科技院終於弄出了電燈。對就是電燈,而不僅僅只是電。
早在一年多以前,科技院就已經把電研究了出來。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大明又將電燈弄了出來,這得益於朱慈踉提供的正確理論。
朱慈踉一直都說,所謂科技,只要有正確的理論,再有大量物資支撐,經過接連不斷的努力和實驗,就必然能夠獲得成功,不管是新式火藥,底火,蒸汽發動機,還是電,無不是這樣。
電燈的璀璨是震撼人心的,似乎一瞬間照亮了一個時代,不管是宋應星還是陳秀秀,都瞪大了雙眼。
電的出現,讓大明一下子踏進電力時代的大門,電燈必將是今後必不可少的東西。
隨著第一盞電燈落戶皇宮御書房,長公主朱慧敏,大皇子朱玄樺,還有其他幾個公主皇子,以及皇后等幾個後宮嬪妃都共同見證了這一刻,特別是長公主朱慧敏,依舊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