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不過是一個十五六歲的黃毛小兒罷了,他多爾袞雄才大略,從十四歲第一次出征以來,征戰天下十八年,戰無不勝,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關外,八萬蒙古鐵騎浩浩蕩蕩的入關,正往北京城方向急行。這是蒙古人除了必要的留守外,所能抽調出的最後得兵馬了,算上已經早已經入關的十二萬蒙古鐵騎,足足二十萬蒙古鐵騎入關,佔整個蒙古草原八成以上的兵力。
另一側關口同樣有兩萬滿八旗入關,其中大多為剛加入的新兵,年齡在十四至十五歲之間,多爾袞為了增添南征勝利的把握,果然破例把十四歲的滿人男丁也一併抽調了。
這些十四歲的滿人男丁,年紀聽上去雖然似乎還很小,但滿人本就以體型彪悍著稱,加上從小生活在馬背上,戰力並不比普通滿八旗士兵差多少,算上這兩萬人馬,關內的滿八旗足有十萬之眾,比之滿人立國以來的任何一次大戰人數都多,可見多爾袞對這次南征的重視程度。
大明中興元年五月二日,多爾袞召集滿蒙漢眾將。
“諸位,我們大清一統天下的時候到了,此次本王決定親自率領大軍南征,眾將務必齊心,必能一舉踏平江南殘明,成就霸業!”多爾袞意氣風發,信心十足,為了這次南征的勝利,他集中了整個大清國所有能抽調的兵馬,沒有理由不勝。
“攝政王威武,蕩平殘明,大清一統天下!”所有滿蒙將領全部興奮的歡唿,充滿戰意,大清自從年前豫親王多鐸征討李自成回來到現在,已經休整了五個月了,終於又要開始打仗了,這一次乃是一統天下之戰,令人熱血沸騰。
“傳令!大軍整軍出發!”多爾袞右拳緊握,紅光滿面,同樣戰意沸騰。
這不僅是大清一統天下的時刻,也是他多爾袞成就霸業的時刻。
一個時辰後,大清攝政王多爾袞親率九萬多滿八旗,十八萬蒙古八旗,四十萬漢旗軍從北京城出發,浩浩蕩蕩的南下山東,準備與山東的阿濟格部匯合,直撲江南。
由於紅衣大炮等重武器,多爾袞早就命人先一步運到了山東德州,清軍行進速度很快,不到四天便進入山東,與阿濟格部匯合,自此,清軍達到八十萬之眾,聲勢浩大,其中三十萬滿蒙鐵騎,五十萬漢旗軍,足足是史上的三倍有餘。
但與史上不同的是,大明既沒有了劉澤清和劉良佐這等手握重兵的大漢奸投敵賣國,讓清軍不僅憑空多出了近三十萬人馬,還迅速拿下了江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戰線推進到了長江邊上。也沒有因為被弘光帝朱由崧這個昏君肆虐而失去江南民心,反而在是朱慈的治理下,眾志成城,上下一心,這場決戰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雖然早有準備,但多爾袞率領八十萬清軍南下的訊息依然震動整個江南。介於應龍軍的威名,百姓們雖然議論紛紛,但還不至於造成什麼恐慌。
朝廷百官聚集到金鑾殿,個個面色沉重。
“皇上,山東傳來急報,清虜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八十萬清軍,三百門紅衣大炮,二百四十餘門其他種類大炮南下,聲勢浩大,來勢洶洶!”
“朕已知曉,此等國之危難,唯有一戰,朕打算御駕親征,率軍北上與清虜決戰。”
“什麼!皇上打算御駕親征與清虜決戰!”馬士英等人驚愕萬分。
“皇上不可,我等絕不同意皇上冒險。清虜勢大,不宜硬拼,當以防守為主,有淮河以及長江天塹在,足以抵擋清虜,皇上九五之尊,事關大明存亡,實在不必冒險北上與清虜決戰!”
“臣等附議,絕不同意皇上冒險親征!”幾乎所有大臣都站出來反對。
面對朱慈想要親征與清軍決戰的打算,馬士英等人絕對是措手不及的,畢竟在原定的商議中,一直就是以防禦為主的,之前皇上從來沒有透露過這個打算,此時突然說出來,令人震驚。
“爾等也知道事關大明存亡,爾等可有想過,江淮富庶僅次於江南,百姓千餘萬,若是任由清虜一路南下,就算長江天塹能擋住清虜,江淮也必然被肆虐,甚至被清虜佔領,到時候僅一江之隔,清虜便猶如懸在我大明頭上的利劍,我大明將動彈不得,朕登基一年所建立的大好局面將不復存在,收復北方失地之事更是遙遙無期,大明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清虜雖然有八十萬大軍,但我大明也有十二萬應龍軍以及其他三十餘萬大軍迎戰,又有徐州等堅城做為依託,未必不能勝!”朱慈面色平靜,但極為堅定,這是他一直以來的打算。
雖然若是全力防守的話,朱慈有十足的把握讓清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