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磨墨無聲,溫潤程度是超過了端硯。但端硯石質堅實、潤滑、細膩馳名於世,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的墨汁細,書寫流暢,字跡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春夏秋冬,手按硯心,水氣久久不幹,所以說呵氣研墨。而且在寒冬,其他硯石容易結冰,可端硯從不結冰。還有,端硯產量豐富。品種繁多,而欽硯到了宋朝後,好的品種幾乎絕跡了。所以四大名硯中端硯卻排在第一個。
但最初開採時由於沒有選好地點,並沒有好的石料出來。所以在唐朝一直到五代,欽硯卻排在第一位。李煜曾經將欽硯、澄心堂紙與李廷矽墨稱為天下冠,也就是這個原因。
而且欽硯種類也不少,產地還有好幾處,除了江西簍源龍尾山外,還有安微欽縣、休寧與祁門等都出產欽硯,但主要沿著欽溪兩岸一帶。其中羅紋硯最發墨也最易筆鋒,實用價值很高,可名氣最大的卻是金星硯。從唐代開採欽石以來,金星硯名氣一直高居傍首,被認為是欽硯的代表。金星硯本身因為硬度高,堅潤耐磨,且越磨越亮,沖洗容易,光亮如初。而且金星是一種硫化鐵礦物質,色澤金黃閃亮,散佈在深青色硯石底色上,顯得非常優美,有奪目之韻。
這兩種硯石龍尾山最多,但龍尾山的羅紋硯如果細分起來,有十三種外山羅紋,一種裡山羅紋。同時還有三種金星,除了它們外,有七種眉子石,一種金暈硯石,銀暈、龍鱗、玉帶、豆斑、雨點、魚子諸品。大多數人認為欽硯是出自安徽,這是疏忽的說法,真正最大的產地卻在江西龍尾山。還有雁湖眉子、仙人眉等眉子硯名品,蘇東坡對眉子硯最推崇的。婆源縣羅紋山古廟前廟前青石,也是極品,但傳世極少。淳安龍眼山青溪龍硯,有云龍雨雪三十多個品種,也是佳品。還有欽縣欽紅同樣也欽硯中的絕品。但最珍貴的還是黃山裡一種卵石硯,就象端溪中的子石一樣,十分罕見難得。
總之,欽硯分佈廣,石源淺,不象有的端硯那樣,必須挖出深坑,才能找到好石料。但欽硯中佳品原料尖因此,王畫對這些人能不能找到上乘的原料,持著懷疑的態度,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
另外一種就是紅絲硯。
紅絲硯出自青州黑山紅絲洞,後來原料枯竭後以臨胸老崖崗為主產區。因為石質赤黃有紅紋,所以得名,而且容易發墨。所以一段時間被譽為諸硯第一,柳公權就說,硯青州第一,修州第二,始論端欽,指的就是紅絲硯第一,澄泥硯第二。宋代蘇易簡也說,紅絲硯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欽州龍尾石第三,餘皆中下。其實這種說法。未免有失公正。但確實紅絲不但發墨,也十分地美觀。
不過原料更少,產地也更窄,紅絲石洞也是後來命名的,現在王畫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因此同樣對能不能找到珍品,沒有抱多大的希望。第一個吃螃蟹,難免會這樣。
況且王畫也只是為了興趣愛好,也沒有指望它來賺錢。
這是第一批尋找的硯石,除了這兩種硯外,還有端硯與佻硯、燕畿梅山烏金硯,也派了人去尋找,但還沒有訊息傳來。
第一批帶回來只有幾百塊硯石。雖然工匠也帶了墨當場做了試驗,可石硯考慮的元素很多,能不能發墨,磨出的墨汁光澤度,以及用這種墨水寫出字經過時間的考驗效果如何,還有石料本身溫潤度,美觀度,堅硬度,因此工匠不敢確認。所以帶了一批迴來,這是讓王畫指正一下,以後有了榜樣,尋找起來更容易了。
工匠在中間選了幾十塊看上去比較滿意地帶到王家小心地將它們搬出來。主要成本太高昂了,王家花了重金僱他們前來,這近兩個月來回奔波的路費,尋找的費用,開採的費用,以及他們本身的工薪與食住衣行費用,每一塊石料價值攤下來都不菲。
但幾個少女都產生了興趣,看著王畫。
因為知道,王畫又要創造出來美妙的事物了。
先倒下來的是從欽州以及龍尾山等地區找來的一批欽硯。
王畫從床上坐了起來,可因為傷勢,爬不下床了。於是讓工匠一塊塊地拿給他看。
其實拋開產地不談,按紋理來區別,欽硯又分為金星、銀星、羅紋、刷絲、眉子等種類。金星中細點狀稱為雨點金星,大點狀為金錢金星,線狀為雨絲金星,花狀為蔡花金星,連成片雲狀稱為金暈。但美觀度還是看能取材的圖案的,狀龍尾的最好,狀花瓣落滿的次之還有金星帶綠的,花紋象蘆花的,有的像織羅圖案的,等等,這些更次。但分是這麼分的,現代想開採出來一塊什麼圖案,都已經是難上加難了。
銀星就是指硯面上有很多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