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鬧,蕭亞軒無可奈何。
另兩個女子,無論是沐孜李,還是王涵更是不敢吭聲。
最後只好將陸二狗喊來,讓他一路護送,如果出了一點事,她們三人少了一根頭髮,我就拿你試問。
陸二狗很是無語,好歹我也是三朝元老吧,另外還是王畫的記名徒弟。但人家確實有本事,大洋洲這些年就是他與宋問二人打理的。沒有他們兩個人,大洋洲早就亂了。而且人家還是王畫的大舅爺子,自己還矮了一輩份。
只好鬱悶萬分地答應。
但是自己的親人,蕭亞軒安排了最好的水手與最好的內河船隻,到了長江後,要立即轉上河船,所以這個船隻質量一定要牢靠。同時派出了許多護衛,化作了各種身份在暗中保護著這三位女子。
只是李紅與沐孜李有時候也惆悵萬分,因為她們前來,只好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了王畫母親撫養。想帶也帶不走,這兩個孩子不是她們的,是大洋洲所有百姓的,是他們的少主人。有了這兩個孩子,大洋洲就有了主心骨。
所有二人一方面因為馬上就要見到王畫感到開心,一方面時常擔心自己孩子在大洋洲過得好不好。可憐天下父母心,這種心情在所難免。
八百艘戰船,除了一百艘押運了大量奴隸駛向大洋洲,七百艘戰船浩浩蕩蕩地駛進了長江。
蕭亞軒再次攀上了陸二狗的戰船,與陸二狗仔細的叮嚀,然後與李紅她們又做了吩咐。
藉著夜色的掩護,使她們登上找來的河船,噸位也不大,不然到不了益州。大約一百來噸,除了這艘船隻外,還有其他幾艘船隻,與這艘主船分開,可離得不遠,隱隱地分散在兩側做著保護。
千叮嚀萬囑咐,才讓這艘河船揚帆出發。
蕭亞軒這才下令開始做準備。
第一站就是蘇州,蘇州地區是在長江邊上,但蘇州城不是在長江邊,它倚靠著太湖,因此,只好從東江進入太湖,直接到達蘇州的背後。另外還有一條道路,從蘇州河可以到達蘇州城下,不過這一條路徑因為河面細窄,還有許多城鎮,以及矮小的橋樑,顯然是不現實的。
這麼大的船隊,前面一進入長江,就被人發現了。而且都知道現在朝廷為了對付王畫,居然都與吐蕃、突厥人聯手,船隊不用說,也只有王畫手中有這些大船舶與這麼大規模的船隊。這些船隊到了長江想做什麼?
整個江南震動。
船隊在長江口拐了一個彎,進入了東江,也就是後來的黃浦江。再進入太湖,從太湖上轉到了大運河。江南什麼都好,但最好的就是河流水很深,不會因為船隻大擱淺。況且也不是滿載而來。一帆風順地來到蘇州城下。
看到船隊順著大運河直奔蘇州,蘇州刺史立即寫奏摺給朝廷,同時派人組織防禦。
船隊來到蘇州城下,在長江裡還感覺不出來,到了大運河,才讓人震驚。七百艘船舶一字排開,幾乎從蘇州城外,一直排到太湖口。
蘇州刺史心中還抱著一絲僥倖,蘇州城牆高大堅固,對方也只是一群水軍,所以立即派出有限的兵力防守城牆。
這種想法是錯了,雖然是水軍,可這些年,鎮壓大洋洲上反抗的奴隸,與不停的擄掠,除了騎術稍弱一點,這些人的戰鬥力卻不能輕視的。
而且前來,蕭亞軒也做了許多準備。
不是王畫窮兵黷武,這個年頭說到底,還是誰的拳頭大誰狠,就是到後世亦是如此,老美拳頭大,所以能到你海面上游曳,能對你指手劃腳,但你對人家說話就必須注意分寸。沒有辦法。
一切技術,還是以軍事為第一服務物件,然後再將它轉換成生產力。
為了海戰,還有其他的一些特定因素,研發出一些奇特的武器。
看到城頭上警戒了,蕭亞軒也不著急,他開始下令前面六七艘船隻安裝一樣東西。這是藉著船隻的主桅做臂距,在主桅中間安上一個長長粗鋼軌。因為主桅高達十幾米,這使得鋼軌一側長達四十多米,在鋼軌的末端有一個大錘子,這可是一個很大的錘子,重達七百多斤,後世的斤,現在的重量達到近兩千斤。
六七艘船駛向城牆下面拋起錨,士兵開始操作這根巨型鐵錘,不是很吃力,利用了槓桿原理,但省了力就增加了槓距,操作有些慢,其他士兵利用盾牌掩護。現在也進入了城牆上弓箭的射擊範圍。
其他船上計程車兵開始下了戰船,拿著攻城的器械,向城牆邊靠攏。
雖然因為城牆上的反擊,即使有盾牌掩護,還有幾個士兵被弓箭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