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豐在乾元三年結束遠征。.c-o-m。
當他帶著大軍返回離開近兩年的碎葉時候,安史之亂已經平定。
郭子儀率領大軍打贏了第二次相州之戰,在田承嗣和武令珣等人的引誘勸降下,安慶緒的大將李懷仙發動兵變,安慶緒帥少量親信逃亡,李懷仙率領叛軍主力以相衛等州向郭子儀投降,東線的尹子奇見大勢已去同樣以魏博等州向郭子儀投降。他們兩家各擁數萬精銳,李亨為了儘早結束這場持續多年的戰爭,索性也封他倆分別為相衛節度使和魏博節度使,前者領相衛洺邢四州,後者領魏博貝澶四州,也就是現代濟南向西的黃河與太行山夾角一帶。
而安慶緒逃亡後投奔史思明,但在范陽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以其首級向李光弼投降。
但史思明的部將,安祿山的乾兒子安忠志,卻單獨在定州率領所部向郭子儀投降,為了分化其勢力,李亨除了以史思明繼續做為范陽節度使以外,又分易定滄冀趙五州設立成德節度使,以安守忠為成德節度使,並賜名李寶臣。
但至關重要的恆州,也就是現代的正定劃歸河東節度使,使朝廷的軍隊保持隨時出太行的戰略優勢,同樣河陽也單獨設立河陽節度使,使朝廷保持隨時自河南北上的戰略優勢,再加上屬於朝廷的滑州和鄆州,黃河沿線三大渡口就全部控制在了朝廷的手中,以後這些傢伙再反叛,對付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畢竟誰都明白這些驕兵悍將們是不會真正老實,他們都控制著富庶的平原,治下人口哪怕少得也得上百萬,比如魏博節度使所轄的魏州戰前人口達到了恐怖的一百一十一萬,而同樣歸魏博節度使所轄的貝州戰前人口也達八十萬……
呃,這就是魏博橫行中唐的原因。
這時候的河北幾乎是大唐人口最稠密地區,這一點甚至超過關中,關中除了京兆這個近兩百萬人口的巨無霸之外,其他很少有過三十萬人口的州,但河北幾乎很少有低於這個數字的州,魏州人口直逼東都河南府,甚至超過揚州加太原再加大唐的西京鳳翔府的總和,也超過了以富庶聞名天下的成都,囊括曾經南方政治經濟核心金陵的潤州。這個現代幾乎無人注意的名字其實是大唐人口的第三大行政區,若論人口密集度,恐怕還得是排大唐第一的,因為無論長安的京兆府還是洛陽的河南府,轄區面積都比魏州大得多,龐大的人口數量才是河朔三鎮橫行兩百年的原因。
同樣也是李亨只能暫時容忍他們繼續當土皇帝的原因,真要曠日持久地打下去,除非再把楊豐叫回來,他是真沒什麼把握徹底打贏。
但叫回楊豐他又怕楊豐搞事情。
所以他必須得做些妥協。
就這樣持續整整五年的安史之亂終於平定了,大唐也開始了藩鎮割據時代,河朔四鎮,青齊的李忠臣,平盧的侯希逸,安南的高仙芝,不管承認不承認,實際還有西域的楊豐,原本就不是朝廷能管的黔中趙國珍這都已經形同割據。他們自己收稅自己養軍自己任命地方官員,朝廷除了派個監軍任命個副使偶爾收個貢獻之外就基本沒什麼能要求的了,這些傢伙能和朝廷相安無事,繼續做著朝廷的封疆大吏,李亨就燒高香了。
好在這時候吐蕃的威脅也已經被解除了,在邏些被楊豐攻破,五萬吐蕃精銳全軍覆沒於印度後,青藏及康桑的吐蕃貴族紛紛割據,並且競相向大唐稱臣,成為大唐的羈縻州,反正李亨對他們的要求也僅限於此。
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緊接著南陽郡王楊豐就帶著被他俘虜的,包括吐蕃贊普在內數百名吐蕃王公貴族入朝獻俘,同時還帶著印度各國的貢使,也算是給足了李亨的面子,當然,也讓大唐戰神的光輝更加耀眼了。因為郡王已經是大臣爵位的極限,而這樣的大功又不能不給楊豐加官晉爵,所以李亨乾脆給他加到了三公的老大司徒,又給他加一個校檢中書令,但以吐蕃被滅為理由迅速撤了白孝德的隴右節度使,同時以僕固懷恩為河西節度使,以渾瑊為隴右節度使,這可都是他最信任的,很顯然他害怕哪天楊豐帶著大軍沿河西隴右路線直搗長安。
另外也是告訴楊豐,西域那邊他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吧,朝廷不會再管了,只要他還是大唐的臣子大家就各過各的吧!
尤其是入朝的楊大王,在給太上皇送去一隊天竺樂師和舞女時候,發現太上皇的待遇並不高,甚至可以說孤零零很悲涼,就連高力士都被貶到朗州也就是常德後,憤而怒斥一頓李輔國,並當眾打了其親信程元振,使其與李亨的關係驟然緊張,也讓天下百姓看到了楊大王對太上皇的敬愛之情,總之在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