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
……
無數吼聲響起。
就連跑來代表東晉朝廷的荀羨都跟著喊出北伐的口號,而在他和楊豐面前的廣場上,是整齊列陣的北伐大軍,中間步兵兩側騎兵。
騎兵就不用說了。
而重步兵也是清一色明光鎧。
或者說冷鍛板甲,樣式基本上覆制唐明光鎧,當然,是楊豐版的唐明光鎧,簡單點說就是板甲和魚鱗甲的混合體,上半身,兩個前臂,小腿和雙肩全是板甲,護襠,披膊和倆腿都是大葉的魚鱗甲,脖子上還有盆頸也就是類似現代防彈衣護脖子的,頭頂是哥特式板甲的那種後面長的大帽子,甚至就連鐵面罩都有,不過是活動的,不需要時候可以掀起來,至於武器主要是陌刀和步矟,後者是超長長矛,甚至比馬矟還長,長達六米。
實際上這不算長,明朝步兵最長的長矛是十米,需要三個人使用。
長矛兵就是重步兵。
他們甚至還有額外的盾牌,只不過放在馬車上,一旦交戰遇上騎兵這就相當於拒馬。
而他們後面還有部分刀牌手,主要負責保護長矛手,畢竟長矛手的步矟無法近戰,而再後面就是弩手,穿半身甲頭戴大帽子的神臂弓手負責射擊,還有一部分弓箭手彌補射速的不足,前面重步兵阻擋住敵人,後面弓弩手不停地射箭,按照楊豐訓練標準就和八旗重步兵一樣專門yan射。一旦敵人無法突破長矛陣,同時也承受不了弓弩手的持續射擊而動搖甚至潰退,那麼就該壓軸的反擊力量登場了……
陌刀手。
全身重甲手持陌刀的彪形大漢們會讓敵人嚐到絞肉機的滋味。
這就是楊豐的步兵旅。
每一個步兵旅五千人,包括了四個步兵營和一個後勤營。
而每一個步兵營就是一個兵種組合,可以單獨執行作戰任務,但原則上一個旅才是一個作戰單元,而當需要進行大規模戰役的時候,將根據情況不同使用幾個旅組成方面軍,裡面必須包括至少一個騎兵旅,步兵旅的數目不限。而騎兵旅同時也是疊加起來的,楊豐的重騎兵旅和輕騎兵旅只是編制上,但在這樣一個時代除非那種傾國之力的決戰,否則根本不需要動用數千具裝騎兵,所以當進行作戰時候基本都是以混成旅方式,也就是從輕重騎兵旅分別抽調幾個營組合起來。
真正的戰場上,五百具裝騎兵就已經足夠形成突破了。
幾千具裝騎兵有點誇張了。
而此時他的北伐軍騎兵也是如此。
實際一共兩個具裝騎兵營和八個輕騎兵營,總計五千騎兵,而步兵旅是兩個,也就是說他的北伐軍一共是三個旅一萬五千人,另外還有一個臨時徵召的預備役旅負責後勤運輸,所有加起來是兩萬。
呃,這不是進攻常山的。
楊豐北伐的目標不是慕容俊,而是慕容垂。
“登船,目標繹幕!”
他亢奮地吼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