骱橢掠詬事兌病�
【大夏 成周】《樂葉圖徵》曰:禹樂曰大夏。宋均注曰:其德能大諸夏也。《晏子春秋》曰:齊太師曰:“成周之樂,天子樂,臣不敢為之。”
【歌鐘 舞龠】《左傳》曰:鄭賂魯侯歌鐘二肆。社預注:肆,列也。《周禮》:龠師掌教,國子舞羽吹龠。鄭玄注:文舞有持羽吹龠者,所謂龠舞也。《左傳》曰:吳季札見舞南龠者。
【感天地 通鬼神】《漢書》曰:夫樂者,聖人所以感天地,通鬼神,安萬民;故聽者無不虛己竦神,悅而承流。於是海內被服其風,光輝日新;而不知所以然。《禮記》曰:夫禮樂之行乎陰陽,通乎鬼神。
【燭日月 風山川】《莊子》曰:黃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奏以陰陽之和,燭以日月之明。《國語》曰:晉平公既作新聲,師曠曰:“夫樂,風德以廣之,山川以達之。”賈逵注曰:樂所以通山川之風類,以達其德。
【節八風 成萬物】《國語》曰:金摩之,石擊之,絲木越之,匏竹節之,鼓而行之,以節八風。賈逵注曰:八風,八卦之風也。阮籍《樂論》曰:聖人之作樂,將以順天地之體,成萬物之性。
【天地順 陰陽和】《漢書》曰:至於萬物不夭,天地順而嘉應舉,故《詩》曰:“鐘鼓鍠鍠,磬管鏘鏘,降福禳禳。”《禮記》曰:樂由陽來者也,禮由陰作者也。陰陽和而萬物得也。
【和邦國 化黎庶】《周禮》曰:大合樂以和邦國。《史記》曰:樂所以上事宗廟,下以變化黎民。
【暢於中 動於外】《漢書》曰:樂者,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此先王立樂之方也。《春秋元命苞》曰:樂者,和盈於內,動發於外。應其發時,制禮作樂以成之。宋均注曰:和盈於內,鄉人邦國鹹歌之;動發於外,形四方之風也。
【本在心 象其性】《禮記》曰:樂者,音之所由生,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五經通義》曰:受命而王者有六樂焉。必象其性而為之制,以樂其見祖也。
【聞韶樂 奏新聲】《論語》曰:子在齊聞韶,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韓子》曰:衛靈公於濮水上聞新聲,召師涓撫瑟寫之。
【角惻隱 宮寬大】邯鄲綽《五經析疑》曰:聞角聲無不惻隱而慈者。《韓詩外傳》曰:湯作大濩,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也。
【通八風 定萬物】《淮南子》曰:夔作樂,合六律,調五音,所以通八風。《阮籍論》曰:先王之為樂,將以定萬物之情也。
【道施民 德潤物】《五經通義》曰:黃帝樂所以為咸池者何?鹹,皆也,施也。黃帝時道皆施於民。《樂葉圖徵》曰:黃帝樂曰咸池。宋均注曰:鹹,皆也;池,取無所不浸,德潤萬物,故定以為樂名也。
【天地和 陰陽順】《呂氏春秋》曰:凡樂天地之和,陰陽之調,君臣父子長少之所歡欣而悅之。《詩記歷樞》曰:樂者,非謂金石之聲,管絃之鳴,謂陰陽和順也。
【薦上帝 下太一】《周易》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上帝,以配祖考。《樂葉圖徵》曰:鼓和樂於東郊,致魂靈,下太一之神。
【致神祗 薦郊廟】《周禮》曰:大合樂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悅遠人,以作動物。《漢書》曰:樂者歌九德,誦六詩,是以薦之郊廟則鬼神享之。
【商斷割 宮溫雅】邯鄲綽《五經析疑》曰:聞商聲無不斷割而亡事也。《五經通義》曰:聞宮聲無不溫雅而和之。
【致鱗羽 動風雲】《周禮》曰: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三變而致鱗物。鄭玄注:變,更也。樂成則更奏也。《夏仲御別傳》曰:激南楚,吹鬍笳。風雲為之搖動,星辰為之變度。
【徵善良 商好義】《五經通義》曰:聞徵聲無不善養而好施者也。《韓詩外傳》曰:聞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
【教胄子 掌成均】《尚書》曰: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王肅注曰:胄子,國子也。《周禮》曰: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鄭玄注曰: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大司樂主受此成事已謂之樂。
【事宗廟 安賓客】上見《史記》云云。下見《周禮》云云。
【通神明 和人理】《漢書》曰:夫樂者,聖人所以感天地,通神明。《魏志》曰:文帝行獵,中道頓息,問侍臣曰:“獵之為樂何如八音也?”侍中劉曄對曰:“獵勝於樂。”兼侍中鮑勳抗辭曰:“夫樂,上通神明,下和人理,崇政致化,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