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落日隱簷楹,升月照簾櫳;團團滿葉露,淅淅振條風。蹀足循廣除,瞬目曾穹;雲漢有靈匹,彌年闕相從。遐川阻暱愛,修渚曠清容;投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傾河易迴斡,款情難久悰。沃若靈駕旋,寂寞雲幄空;留情顧華寢,遙心逐奔龍。

【宋王僧達《七夕月下詩》】遠山斂氛祲,廣庭揚月波;氣往風集隙,秋還露泫柯。節氣既已孱,中宵振綺羅;來嘆詎終夕,收淚泣分河。

【謝靈運《七夕詠牛女詩》】火逝首秋節,新明弦月夕;月弦光照戶,秋首風入隙。凌峰步層崖,憑雲肆遙脈;徙倚西北庭,竦踴東南覿。紈綺無報章,河漢有駿軛。

【梁簡文帝《七夕穿針詩》】憐從帳裡出,想見夜窗開;針欹疑月暗,縷散恨風來。

【梁柳惲《七夕穿針詩》】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迎寒理夜縫,映月抽纖縷。清露下羅衣,秋風吹玉柱;流景對秋夕,餘光欻難駐。

【梁劉遵《七夕穿針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向光抽一縷,舉袖弄雙針。

【梁劉孝威《七夕穿針詩》】縷亂恐風來,衫輕羞指現;故穿雙眼針,特縫合歡扇。

【梁沈約《織女贈牽牛詩》】紅妝與明鏡,二物本相親;用持施點畫,不照離居人。往秋雖一照,一照復還塵;塵生不復拂,蓬首對河津。冬夜寒如是,寧遽道陽春;初商忽雲至,暫得奉衣巾。施衿已成故,每聚輒如新。

【梁王筠《牽牛答織女詩》】新知與生別,由來儻相值;豈如寸心中,一宵懷兩事。歡娛未繾綣,倏忽成離異;終日遙相望,秪益生愁思。猶想今春悲,尚有故年淚;忽遇長河轉,獨喜涼飈至。奔情翊鳳軫,纖阿警龍轡。

【梁劉孝威《詠織女詩》】金鈿已照耀,白日未蹉跎;欲待黃昏至,含嬌渡淺河。

【梁何遜《七夕詩》】仙車駐七襄,鳳駕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和香。逢歡暫巧笑,還淚已啼妝;別離不得語,河漢漸湯湯。

【梁庾肩吾《七夕詩》】玉匣卷懸衣,針縷開夜扉;姮娥隨月落,織女逐星移。離前忿捉夜,別後對空機;倩語雕陵鵲,填河未可飛。

【隋江總《七夕詩》】漢曲天榆冷,河邊月桂秋;婉孌期今夜,飄搖渡淺流。輪隨列宿動,路逐彩雲浮;橫波翻瀉淚,束素反緘愁。此時機杼息,獨向紅妝羞。

【隋王昚《七夕詩》】天河橫欲曉,鳳駕儼應飛;落月移妝鏡,浮雲動別衣。歡逐今宵盡,愁隨還路歸;猶將宿昔淚,更上去年機。

【張文恭《七夕詩》】鳳律驚秋氣,龍梭靜夜機;星橋百枝動,雲路七香飛。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綺衣;含情向華幄,流態入重闈。歡餘夕漏盡,怨結曉驂歸;誰念分河漢,還憶兩心違。

【杜審言《七夕詩》】白露含明月,青雲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關道二神過。襦服鏘環珮,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月十五日第十

§敘事

《荊楚歲時記》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案,《盂蘭盆經》雲:“有七葉功德,並幡花歌鼓果食送之。”蓋由此。

§事對

【百味 五果 獻佛 供僧】《盂蘭盆經》雲:目連見其亡母生餓鬼中,即缽盛飯往餉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馳還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所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嘗為七代父母厄難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佛敕眾僧,皆為施主祝願七代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是時目連母得脫一切餓鬼之苦。目連白佛:“未來世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佛言大善。故後人因此廣為華飾,乃至刻木割竹,飴蠟剪綵,摸花葉之形,極工妙之巧。

【中元 大獻 幡幢 花果】《道經》雲: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徒,一時俱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獻於玉京山,採諸花果。世間所有奇異物,玩弄服飾,幡幢寶蓋,莊嚴供養之具,清膳飲食,百味芬芳,獻諸眾聖。及與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一切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若非如斯,難可拔贖。

§賦

【楊炯《盂蘭盆賦》】渾元告秋,羲和奏曉。太陰望兮圓魄皎,閶闔開兮涼風嫋。四海澄兮百川晶,陰陽肅兮天地窅。掃離宮,清重閣,設皇邸,張翠幕。鸞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