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爾雅》曰:河鼓謂之牽牛。)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守夜者鹹懷私願,或雲見天漢中有奕奕正白氣,有耀五色,以此為徵應。見者便拜,而願乞富乞壽,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頗有受其祚者。(吳均《續齊諧記》曰:桂陽城武下有仙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吾向已被召。”弟問織女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牽牛。”世人至今雲織女嫁牽牛是也。又傅玄《擬天問》曰: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荊楚歲時記》曰:七夕婦人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宋孝武《七夕詩》曰:迎風披彩縷,向月貫玄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得。(《五王傳》曰:寶後少小頭禿,不為家人所齒,遇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織女,獨不許後出。有光照室,為後之瑞。)崔寔《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作麴,合藍丸及蜀漆丸,暴經書及衣裳。(《竹林七賢論》曰:阮咸,字仲容。七月七日,諸阮庭中爛然,莫非錦綈。鹹進總角,乃豎長竿,標大布犢鼻褌於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事對

【泛星 飛月】謝莊《七夕詠牽牛》曰:容裔泛星道,逶迤濟煙潯。顏延之《織女贈牽牛詩》曰:婺女麗經星,姮娥棲飛月。

【乘鶴 奔龍】《列仙傳》曰:王子喬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頭。”果乘白鶴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謝惠連《七夕詠牛女詩》曰:留情顧華寢,遙心逐奔龍。

【天路 星河】徐爰《詠牛女詩》曰:結綵彪天路,頹芳菲靈臺。王鑑《七夕觀織女詩》曰:隱隱駈千乘,闐闐越星河。

【雲川 漢渚】王微《七襄怨詩》曰:藻帳越星波,玉飾渡雲川。顏測《七夕連句詩》曰:雲扃息遊彩,漢渚起遙光。

【鳳舄 鶴蓋】《漢武帝內傳》曰:七月七日,西王母降武帝,戴太真晨纓之冠,履玄瓊鳳文之舄。劉楨《魯都賦》曰:素秋二七,天漢指隅;日暮宴罷,車騎就衢;蓋如飛鶴,馬如游魚。

【羽車 雲輦】《神仙傳》曰:吳蔡經去家時已老,還更少壯,頭髮皆黑。語家中言:“七月七日王君當來。”至期日王方平果來,乘羽車,駕五龍。《漢武帝內傳》曰:帝登尋真之臺齋,到七月七日夜,忽見天西南如白雲起,鬱郁直來趨宮後。頃西王母至,乘紫雲之輦。

【九光燈 百子池】《漢武帝內傳》曰:七月七日,乃掃除宮掖之內,張雲錦之帷,燃九光微燈。夜二唱後,西王母駕五色之班龍上殿。《西京雜記》曰:戚夫人侍高祖,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

【青鳥來 赤龍至】《漢武故事》曰:七月七日,上於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而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來。”有一青鳥如烏,侍王母傍。《列仙傳》曰:陶安公者,六安鑄冶師也。一朝火散上,紫色沖天,安公伏冶下求哀。須臾有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冶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至,安公騎之東南上。

§賦

【南齊謝朓《七夕賦》】金祗司矩,火曜方流,素鍾登御,夷則鳴秋。朱光既劍斂,涼雲始浮,盈夕露之藹藹,升夜月之悠悠。步廣庭而延睞,屬天媛而淹留。嗟斯靈之淑景,招好仇於服箱;靨白玉而為飾,霏丹霞而為裳。回龍駕之容裔,亂鳳管之悽鏘;軾帝車而捐玦,凌天津而上翔。悵漢渚之夕漲,欣河廣之既梁;嗟闌夜而難永,泣會促而怨長。忌纖阿之方駕,吝長庚之未光;撫鳴琴而修浩,浣安歌而自傷。歌曰:月殿清兮桂觴酬,雲幄靜兮香風浮;龍鑣蹀兮玉鑾整,眷星河兮不可留。

【隋庾信 七夕賦】兔月先上,羊燈次安;睹牛星之睢景,視織女之闌干。於是秦娥麗妾,趙豔佳人,窈窕名燕,逶迤姓秦,嫌朝裝之半故,憐晚拭之全新。此時並舍房櫳,共往庭中。縷條緊而貫矩,針鼻細而穿空。

§詩

【《古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軋軋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晉潘尼《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園詩》】商風初授,辰火微流;朱明送夏,少昊迎秋。嘉木茂園,芳草被疇;於是我後,以豫以遊。

【宋南平王劉鑠《七夕詠牛女詩》】秋動清風扇,火移炎氣歇;廣簷含夜陰,高軒通夕月。安步巡芳林,傾望極雲闕。組幕縈漢陳,龍駕凌宵發;沉清未申寫,飛光已飄忽。來對眇難期,今嘆自茲沒。

【宋謝惠連《七夕詠牛女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