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書》】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是月律中無射,言群木庶草,無有射而生。至於芳菊,紛然獨榮,非夫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淑氣,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飧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
○冬至第十二
§敘事
《玉燭寶典》曰: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冬至日,南極景極長,陰陽日月萬物之始,律當黃鐘,其管最長,故有履長之賀。沈約《宋書》曰:冬至朝賀享祀,皆如元日之儀。又進履襪,(崔駰《襪銘》:有建子之月,助養元氣之事。後魏北京司徒崔浩《女儀》雲:近古婦常以冬至日進履襪於舅姑,皆其事也。襪亦作襪。)作赤豆粥。(《歲時記》雲: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為人厲,畏赤豆,故作粥以禳之。)《周禮》曰:冬至日在牽牛,景長一丈三尺;夏至日在東井,景長有五寸。
§事對
【殷昴 升辰】《尚書》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安國注曰:日短,冬至之日也。昴,玄武中星,亦以七星並正冬之三節也。傅亮《冬至詩》曰:星昴殷仲冬,短晷窮南陸。《春秋考異郵》曰:日冬至,辰星升。
【如正 亞歲】崔寔《四民月令》曰:冬至之日,薦黍羔,先薦玄冥以及祖禰,其進酒餚及謁賀君師、耆老,如正日。沈約《宋書》曰: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寮稱賀,因小會,其儀亞於歲朝。
【陰化 陽升】《禮記》曰:仲冬之月,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鄭玄注云:爭者,陽欲施,陰欲化,爭成功也。崔駰《冬至襪銘》曰:陽升於下,日永於天,長履景福,至千億年。
【陽歸 陰謝】《養生要集》曰:南陽張平子云:“冬至陽氣歸內腹中,熱物入胃易消化。”王贊《皇太子會詩》曰:玄陰受謝,青陽啟號;氣以升新,光以永照。
【珠星 璧月】《漢書》曰:宦者淳于陵渠覆太初曆,晦朔望最密,五星如連珠。應劭注云:謂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朝冬至時,七曜皆會牽牛。桓譚《新論》曰:日從天元已來,訖十一月朔朝冬至,日月若連璧。
【視朔 推元】《左傳》曰:僖公五年正月辛卯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桓譚《新論》曰:通曆數家演算法,推考其紀,從上古天元已來,訖十一月甲子夜半朔冬至。
【寢兵 肄樂】《五經通義》曰:冬至所以寢兵鼓,商旅不行,君不聽政事。《易通卦驗》曰:冬至始,人主與群臣左右從樂五日;天下之眾,亦家家從樂五日,以迎日至之禮。鄭玄注曰:從者,就也。冬至,君臣俱就大司樂之官,臨其肄祭天圜丘之樂,以為祭事莫大於此。
【書物 候風】《左傳》雲: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黃帝《針灸經》曰:冬至日,風從南來者,名為虛,賊傷人。
【諧律歷 度晷景】《易通卦驗》曰:冬至始,人主致八能之士,或調黃鐘,或調六律,或調五行,或調律歷,或調陰陽,或調正德。鄭玄注曰:致八能之士者,言選於人眾之中,取習曉者使之調焉。諧,調和之也。司馬彪《續漢書》曰:天子常以冬夏至日,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鐘律,權土炭,效陰陽也。
【成三光 週四極】《易通卦驗》曰:冬至成天文。鄭玄注云:天文謂之三光,執行照天下,冬至而數訖,於是時也。祭而成之,所以報也。《呂氏春秋》曰:冬至日行遠,道週四極,命之曰玄明天。
§詩
【宋傅亮《冬至詩》】星昴殷仲冬,短晷窮南陸;柔荔迎時萋,芳芸應節馥。
【宋袁淑《詠冬至詩》】連星貫初歷,令月臨首歲;薦樂行陰政,登金贊陽滯。收涼降天德,萌華宣地惠;司瑞紀夜晞,書雲掌朝誓。
【宋鮑昭《冬至詩》】景移風度改,日至晷回換;眇眇負霜鶴,皎皎帶雲雁。
【隋蕭愨《奉和冬至應教詩》】天宮初動磬,緹室已飛灰;暮風吹竹起,陽雲覆石來。析冰開荔芭,除雪出蘭栽;慚無宋玉辨,濫吹楚王臺。
§表
【魏曹植《冬至獻襪頌表》】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貢襪,所以迎福踐長,先臣或為之頌。臣既玩其嘉藻,願述朝慶,千載昌期,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蘇,亞歲迎祥,履長納慶,不勝感節,情繫帷幄,拜表奉賀。並獻紋履七用場糹兩,襪若干副,上獻以聞。謹獻。
○臘第十三
§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