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的第一個回報,就是約亨對《海軍法》第一次修正案的全力支援。

不過提爾皮茨也不知道,知道未來必定會產生英德造艦競賽的約亨同樣也將支援海軍擴軍計劃看成是無本萬利的買賣,一老一小兩個滑頭配合的倒是天衣無縫。

不過不管怎麼說,陸軍接受了隱形師方案後對軍隊戰時動員集結速度有了巨大的提升,隨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陸軍也就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

而隨著汽車在陸軍內部得到裝備和使用,德軍的機動、後勤能力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武器裝備上也比歷史上更強,但是約亨對施利芬計劃的看法依然沒有改變,前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長遠來看一定會失敗的計劃。

而失敗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施利芬計劃制定的過於理想化,錯誤的估計了戰爭中的變數,低估了全面戰爭中一個工業國所能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並且高估了自身對於計劃的執行能力。

施利芬計劃希望達到的目標過於理想化,他並不是只滿足於挫敗法國人對洛林和阿爾薩斯的企圖,而是希望直搗巴黎,用一場滅國戰來給法國人進行一次大放血,就算無法將法國這個國家從地圖上抹掉,也要讓法國在至少20年的時間內無法再對德國製造任何威脅。

然而施利芬忘記了一點,那就是普法戰爭德國之所以能快速獲勝,除了普魯士高效的作戰能力外還有四個重要條件:列強中立、單線作戰、拿破崙三世意外被俘以及法國國內爆發革命,如果沒有這些條件,那麼有一個普魯士7年戰爭的情況未必不會出現。

而且施利芬還對法國人的兵力部署有了極為嚴重的錯誤判斷,施利芬認為法國除了在凡爾登一線和德國對峙的軍隊外,既沒有部署於後方的戰略預備隊,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徵召大量後備部隊來應付迂迴攻擊的德軍,而這個錯誤判斷最終導致了德軍在凡爾登戰役中的失敗。

其實在19世紀末,已經有少數頭腦清醒的軍事家意識到了舉國體制下的全面戰爭的可怕,老毛奇就是其中之一,“大國的軍隊主力在遭到殲滅性打擊後,只要抵抗意志沒有被完全摧毀,就能繼續動員新的軍隊進行長時間的戰鬥。”

施利芬不可能不受老毛奇的這句話的影響,因此他希望能夠透過快速攻佔巴黎來粉碎法國人的抵抗意志,然而他把事情想簡單了,就算德國人佔領了巴黎,法國人也未必會放棄抵抗,因為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夠承受在一場全面戰爭中的全面失敗,因為那意味著整個政府的全面垮臺。

因此實際上國防軍內部並不是沒有對施利芬計劃提出質疑的聲音,一些將領也曾經指出:“你不能像對待裝在袋子裡的貓那樣解除一個大國的武裝。”但是這樣的聲音在施利芬的絕對權威下,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而施利芬計劃中的核心是對於法國的快速迂迴直搗巴黎,而這樣的迂迴作戰中又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比利時,然而對比利時的情況的錯誤判斷以及對自身部隊的執行能力的錯誤估計,再次給施利芬計劃的破產增加了一個砝碼。(未完待續。。)

第288章 施利芬計劃

“愛德華七世陛下出訪法國了。om”馬沙爾面色沉重:“這裡面的深意……”

“深意就是我的舅舅對法國人伸出了橄欖枝,哪怕現在法國人並不歡迎他的到來。”約亨毫不在意的打斷了馬沙爾的話,這一天的到來約亨早有心理準備。

雖然德國海軍的發展相對而言沒有歷史上那麼迅猛,外交政策也沒有歷史上那麼強硬,而約亨自己一直很管得住自己的嘴巴。但是,吞併奧地利,佔領菲律賓,國土面積大幅增加,人口增長突破7000萬,工業能力比歷史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德國,會面臨這一天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說實話能讓愛德華七世的巴黎之行晚了整整兩年自己已經有足夠的成就感了。

1905年4月,歐洲的天氣稍稍有些轉暖,愛德華七世就越過英吉利海峽,抵達他嚮往已久的浪漫之都…巴黎。

愛德華七世的到來受到了法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在國王陛下的車隊經過的道路上,無數的巴黎市民自發的聚集到道路的兩旁,揮舞著手中標語“迎接”英國國王陛下的到來。

“英國人滾回去!”、“布林人萬歲!”、“克魯格萬歲!”、“還記得集中營裡死去的人嗎?英國佬?!”,無數的標語彰顯著法國人的“熱情好客”。

面對法國人的“歡迎”,愛德華七世展現出了良好的涵養和無可挑剔的禮儀,在任何公眾場合都能夠面帶微笑的對著法國人,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