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初期,應當在東線採取守勢,用少量兵力來防禦俄國人的進攻,而在西線採取攻勢,用全力去擊敗法國,然後再利用自己國內完善的交通網將不對運回東線來擊潰俄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東西兩線兵力部署比例應為1:8。
施利芬採取東守西攻的考量主要是綜合考慮了法俄兩國的實際情況,在施利芬看來,法國的國土面積小,人口總數少,但是陸軍戰鬥力極強,動員速度很快,因此應該在他全面動員完成之前。利用優勢兵力迅速擊敗法國,粉碎他的抵抗意志,這樣就能避免德國陸軍和實力不相上下的法國陸軍正面交鋒。
反觀俄國,國土面積遼闊,戰略縱深長,人口總數龐大。而且氣候惡劣,但是俄國陸軍戰鬥力差,交通基礎建設糟糕,動員能力緩慢,因此雖然與俄國人交戰勝利不用擔心,但是卻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取勝的。
因此東守西攻,用少量兵力就能拖住俄國人,甚至放俄國人進入東普魯士,只要能解決法國。大軍回師收拾俄國人易如反掌。但是如果要是西守東攻,那麼自己一時半會無法取得勝利,陷入戰爭泥沼,那麼完成了戰爭動員,戰鬥力強大的法軍的進攻恐怕就不是少量西線部隊能防得住的了。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德國和俄國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這和德國和法國的關係不一樣,只要能解決了法國人。之後在對俄國人取得了軍事優勢,那麼只要德國人不趕盡殺絕。那麼結束戰爭握手言和是可能的。
所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施利芬計劃將72個師投入到對法國作戰中去,,其中9個師部署在洛林一線,正對法國要塞群作為左翼,10個師部署在凡爾登作為兩翼間的樞軸。53個師分配在沿英吉利海峽側翼迂迴的右翼,目標直指巴黎,如果一切順利40天內就能擊敗法國,而這個時候俄國人還在慢慢吞吞的動員集結部隊呢。
而現在,施利芬手上的牌比歷史上更好。在施利芬的計劃中,自然會把能用上的籌碼都用上,目前國防軍68個師將會全部投入西線,而東線的防守則丟給國民警衛隊,國民警衛隊不能出國作戰,但是俄國人攻過來你總要抵抗吧。
國民警衛隊雖然作戰能力不如國防軍,但是好歹數量不少,26個師的兵力再差也不至於不如歷史上的10個師,只是進行防禦,並且還允許放棄東普魯士的情況下撐過2個月還是問題不大的。
而之前增加副職軍官來擴充編制的隱形師則會作為前線部隊的補充和預備隊,這讓施利芬也更有實施這個計劃的底氣。
雖然隱形師計劃最初受到了國內容克軍事貴族軍官的抵制,畢竟貴族人數就那麼多,和平時期要擴軍必然會讓平民軍官的人數佔比提高,就算德國陸軍裡增加了奧地利貴族軍官,但是和那龐大的基數來比還是不值一提的。
歷史上德國在一戰前,容克貴族中高階軍官在軍隊內部的佔比接近75%,可想而知這股勢力有多麼龐大,為了維護軍官隊伍的“純潔性”。大量容克貴族軍官對此表示抵制,並且有相當一部分奧地利貴族軍官參與其中,約亨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不過也許正是每個國家的軍隊的常態:和平時期一個軍種最大的敵人不是假想敵,而是另一個軍種。約亨毫不猶豫的把海軍拉出來做了墊背。
如果陸軍認為平民軍官的增加會影響陸軍軍官隊伍的“純潔性“,從而放棄這一對帝**事實力的提升有利的計劃,那麼作為皇儲也只能妥協,滿足陸軍的要求。但是,為了保證帝**事動員能力的提升,自己將會在海軍陸戰隊內推行這一計劃,並且變本加厲的學德三,將整個海軍陸戰隊打造成軍官儲備庫。
對於約亨的這招拉海軍出來擋槍,提爾皮茨非但沒有質疑,反而表示贊同,一副好啊好啊,正合我意的態度,還煞有介事的讓海軍辦公室開始起草和制定計劃,這樣的動作立刻刺激了陸軍總參謀部的神經。
這種事情怎麼能忍?陸軍原本就對海軍陸戰隊搶自己的工作表示不滿,現在還要擴大勢利,爭奪兵源,這下平民不再是容克貴族軍官們的敵人了,海軍才是。而施利芬雖然知道這是約亨的花招,但是正在制定作戰計劃的他也意識到的確要加強陸軍的兵力,因此最終還是帶頭支援約亨的方案。
提爾皮茨當然不是真的想讓海軍陸戰隊搶陸軍的飯碗,只不過做出這樣的動作來配合約亨的計劃。當然這樣的配合不可能是沒有目的的,提爾皮茨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用這種配合來換取皇儲對海軍擴軍計劃的支援,自己只要裝裝樣子,怎麼看都是一個無本萬利的買賣。而提爾皮茨的配合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