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無論如何,你的決定,我總是支援的。”
我心中感動,向他深施一禮:“多謝先生!”
“太上皇那裡,我由去說。陛下親往益州,想來諸事已有打算。有亮在,長安諸事當不會令陛下分神,陛下只管放心。”
我點頭。
次日離京,帶上白耳精兵,會同趙雲、馮習、王濬前去益州,途中又捎上了諸葛喬。引兵五千,號稱五萬,前赴江州。
途中聽說,孫權東路軍所攻克塗唐、塗中、盱眙、攻成德時被曹休擊敗。
我暗恨孫權,怎麼就不能也打幾個漂亮的勝仗呢?要知道,現下曹魏的實力還是最強的啊,著實消弱他們一下,我再對付曹魏也會容易些啊。
心下也不由對曹魏的戰力重新評估,似乎在歷史上,曹魏每一次大敗之後,他們的凝聚力,他們的戰鬥力都會上升。
赤壁之戰後,連曹仁都能設計射傷天縱英才的周瑜周公瑾,而孫權北征,也從來沒有過一個好的結果。這大約也是一種宿命吧。
想到宿命,我自己打個冷戰。這世上沒有宿命,我的出生,就是為著改變自己的宿命而來的。哪怕五年之前,我何曾想過會有今日之局?
眼下在塵埃落定,魏吳之戰結束,該我行動了。
我在江州與張苞會合之後,令張苞突然出擊,擊破吳軍戰船數艘。然後令人給孫權送一封信:“舅父。我來了。”
第一部 風雲漸掩英雄色 第九十九章 條件
歷史上,這一年父親被陸遜擊敗,黃忠戰死,甘寧戰死,孫尚香投江而死。馬超病死。
因為我的原因,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黃忠死在了鶉觚城,甘寧還在江東為將,父親坐守長安,病得支骨嶙峋,馬超在軍中生龍活虎,而孫尚香--孫尚香大約活得很自在吧……
鄧芝前來見我。
他現年40歲,比先生小一歲,義陽新野人,東漢大功臣鄧禹之後。他年少時入蜀沒有受到重用,他就去詢問擅長相術的張裕,張裕說他晚年一定能封侯拜將。他先投靠巴西太守龐羲,不久就被父親召為郫縣邸閣督,後來歷任郫縣縣令,廣漢太守,尚書,被人們視為劉巴的接班人。在與吳國的交往中,雖然並沒取得什麼成績,他個人卻深為孫權所喜愛。
我問他道:“與孫權商議之事現在如何了?”他一直受命與孫權交涉荊州被孫權俘獲的人馬之事。
孫權有些像渭南的我,總想賣個好價錢,不肯平白的交給我們。我當時把主要精力放在雍涼,既不肯出錢贖買,也沒有一下子弄僵,就是為得今天帶著實力來與孫權進行交涉。
孫權是個算盤打得極精明的人,他不會不明白當前的形勢。而我,也沒有與東吳進行一場大戰的決心,現在只是個如何談判的事。
說起來,早在先生與父親進行隆中對之前七年,孫權與魯肅就曾進行過一場吳中對。
孫權想成桓文之霸業,魯肅說:“不行,因為齊桓公晉文公都是尊周氏而成事。當年漢高帝也曾想服事義帝,但卻沒有成功,這是因為有項羽。現在的曹操,就是項羽,所以將軍沒辦法當桓公文公。我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變,乘北方大亂,啵��譜媯��チ醣恚�殉そ�閱暇菸�河校�緩罌梢越ǖ酆乓醞繼煜隆!�
在夢中知道歷史的我可以知道:孔明的隆中對是把天下變成東西漢、魯肅吳中對是要把天下變成南北朝。而今這兩個目標都實現了--東吳擁有了長江以南之地,與曹魏劃江而治,我們則有了關中和西蜀,有了當年高祖的基業。
而此時,強大一時的曹魏也被我軍擊敗,曾經被迫投降曹魏,被曹丕封為大將軍的孫權已經有了另一個選擇。
對我們,是選擇和,還是選擇戰?答安是不言而喻的。
我軍處於三峽上游,擁有對東吳地理上的優勢,順流而下,易攻易守。而且孫權雖然取了荊州,與曹魏劃江而治,但同時由於接壤過多,所受壓力也大大增加。對他來說,樹我們這樣的強敵實為不智。
但我若東下,東南稍有疏失,則雍涼危矣,何況我軍才與曹魏進行了一場舉國之戰,實在沒有力量再與東吳較量。所以我此來,是為議和,而不是開戰。
但是和與戰,自古是一而二,二而一。欲戰時可示之以不戰,欲休戰時亦可示之以戰。現在和是主題,但戰力的威懾卻是手段。
鄧芝聽了我的問道,答道:“回稟殿下。初時與東吳計議,東吳索要贖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