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發動機技術可謂一脈相承,具有非常良好的可替換性。
仿製R-29的渦噴15發動機既然難產,那麼轉而仿製擁有全套技術資料的R-35,同樣可以代替渦噴15為十號工程提供配套。
R-35不僅推力比R-29更大,推重比更是達到了7.2的水平,而渦噴15的推重比不過才6.5。不論是效能、可靠性還是可維護性,這款發動機都可以讓人滿意。實際上從R-35之後,蘇聯的發動機研發就轉向了渦扇技術,也就是說R-35其實可以算是實實在在的末代渦噴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米格23與十號有一點相同,它們都是單發戰鬥機!
也就是說,R-35的可靠性是很高的,能夠適合單發戰鬥機的需求。
宋文驄在十號工程與熊貓專案組的資訊交流中,從吳大觀口中得知了R-35的訊息,這才迫不及待的在亞運會期間找到了帝都來。
最重要的是,胡文海手裡這些R-35的技術資料,可不僅僅只是發動機的設計和工藝資料。
當年克格勃因為胡文海按分量算價錢的政策,可是廢盡了腦筋的挖掘所有與R-35有關的資訊。只要與R-35能扯上一點關係,就不管不顧的全都蒐羅了出來。
這份檔案,可以說是從最基礎的材料到工裝夾具,從設計思想到引數計算,從總裝工序到軟體整合,幾乎包攬了與R-35有關的一切資訊。
雖然R-35已經是一款七十年代研發生產,裝配的是現在看來戰鬥力稍顯過時的米格23戰鬥機。但是中國航空發動機行業,還從來沒有如此完整的瞭解過一款渦噴發動機的整個研發過程。
對於早早就和蘇聯鬧翻的中國來說,航空發動機的自研道路實在是太過曲折。仿製和從某些渠道零星得到的資料,顯然不足以讓中國航發行業完整的瞭解渦噴發動機的研發思路。
從這一點上來說,胡文海弄到的這批資料,實在是太過寶貴了。
想到這裡,胡文海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他確實沒有想到,當初只是一時心血來潮,弄來給兩位吳老進行參考的資料,原來竟然有這麼大的用處!
“宋總既然覺得這批資料有用,那就拿去用好了!”胡文海摸著腦袋,嘿然道:“這批資料原本就是用來幫助國內航發發展的,宋總如果能用得上,那就說明我這錢沒有白花。我一個私營企業,渦噴發動機本來也沒有什麼用處嘛。十號工程既然有需要,我這就讓人將資料複製一份給你們拿走。”
胡文海說著話的功夫,就舉起手來,將宋文驄要說的話堵了回去:“宋總就別提錢的事情了,磕磣我呢是不?”
聽到胡文海的話,宋文驄和劉大響、江和甫兩人對視一眼,不由的鬆了口氣。
胡文海能夠這麼痛快的答應這個要求,並不出乎他們的意料。這批資料原本就儲存在吳大觀主持的動力研究院手裡,實際上是和熊貓專案發動機實驗室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動力研究院負責的專案很多,諸如微型渦噴,燃氣輪機和蒸汽輪機,還有很多電力技術。像是燃料電池,高壓輸電,變頻器、電力開關和電動機牽引傳動等技術,都在它的研究範圍之內。
而航空發動機不過是動力研究院下面的一個研究所,在八十年代技術流通不暢的情況下,外界很難得知其內部掌握著什麼樣的資料。
幸虧是有了兩個專案的合作背景,這才讓R-35的資料浮出了水面。
而正如胡文海所說,對於新科R-35的資料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向宋文驄和十號工程開放算得上是物盡其用,何樂而不為。
然而即使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對胡文海這麼大方的決定,宋文驄等人仍然感覺喜不自勝。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可是做好了用真金白銀來買的打算,畢竟這批資料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胡文海如此大方的無償開放,確實是有些出乎他們的預料。
屠基達不失時宜的站了出來,搖頭向著宋文驄等人說道:“老宋,你看我早就說過,胡總對咱們軍工工作是非常支援的嘛。”
“我的錯,確實是我的錯!”宋文驄哭笑不得,點頭道:“來之前就聽說過胡總的事情,不過到底沒有親自見過,難免有些懷疑……”
“如今見了面,感覺怎麼樣?”
宋文驄不由豎起大拇指來,歎服道:“聞名不如見面,服了!”
胡文海這個“賽孟嘗”的名氣,在國內軍工行業也算大名鼎鼎。不過這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