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國第一次評選了全國傑出企業家的稱號。
獲得這個稱號的有馬勝利,有魯冠球,有汪海,這些都是如今中國最頂尖的一批企業經營者。
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對當年的中國最優秀的一批經營者的鼓勵。但是如今的這次評選,卻多少有了一些遺憾。
遺憾的是,胡文海拒絕了這次評選中對他的邀請。
一方面還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風格,胡文海並不像其他企業家一樣,有個人名氣方面的需要,反而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世界首富,自己出現在公眾面前未免也太拉仇恨了一點。
另一方面,主要還是企業家評選對於胡文海來說,實在是一個太過不值一提的小事。
雖然他並沒有出現在全國傑出企業家評選的名單上,但是在如今的中國,企業經營者們很難繞過他這樣一個人物。
如今的中國“企業家”們,如果沒有聽說過胡文海的名字、不能說出幾個新科集團的案例,顯然是不那麼合格的。
所謂的企業家雖然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但在八十年代末這次企業家的評選活動中,也不是所有的企業經營者都可以被稱之為“企業家”的。
只有那些在企業經營中,嘗試進行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才有資格被冠上這麼一個當年還略帶貶義的名詞。
簡單的說,這些人都是在改革大潮中有著自己故事的一群人。
但是顯然,胡文海的故事當然是如今中國最精彩的一幕。
胡文海自己雖然選擇了儘量的低調,但他的身份和事蹟就在那裡擺著。隱隱約約之間,中國的這群“企業家”們,竟然是以他為首也不奇怪了。
當魯冠球丟擲繡城進行的改革模式,所有人的目光反而不約而同的向著胡文海看了過來。
直到這個時候,胡文海才明白了為什麼魯冠球今天表現的這麼不同尋常。
他是打定了主意,今天要“利用”一下胡文海的影響力。說到底就是扯虎皮,扛大旗。
魯冠球對繡城模式的介紹話音剛落,就有人開始反駁:“魯廠長說的繡城現象或許不錯,但也要看到,繡城本身這幾年經濟發展非常迅猛,而且還是北方唯一的特區……”
繡城能夠推動國企改革,確實和繡城經濟發展是分不開的。起碼最初推動繡城國企合併,主要原因就是胡文海從軍工系統拿到了不少訂單。
反駁的人這話裡的意思也很明顯,如果沒有繡城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有一個不差錢的新科集團,其他地方的國企恐怕沒有這個本錢來搞改革。
這話乍看起來,似乎還真有一些道理。
“這位同志,你這是倒果為因了。”
突然響起的聲音,讓會議室裡頓時鴉雀無聲起來。
魯冠球把繡城扯進自己的發言裡來打的是什麼主意,在座的每一個都是人精,自然不會不知道。
而胡文海之前一直低調的表現,也讓人對魯冠球的做法持懷疑態度。
你想借用人家的影響力,那新科集團胡文海難到是好說話的人,就讓你這麼搓圓捏扁不成?
顯然這種把繡城推上風口浪尖的做法,和胡文海以及新科集團一直以來竭力避免太出風頭的策略並不符合。
魯冠球你想用新科集團來推動股份制,這是打錯了算盤,說不定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呢!
不少屁股坐在國企這一邊的人,心裡冷笑著就打算看魯冠球出醜。
“繡城國企改革從1985年就已經開始了,首先是成立勞動服務公司和人力資源公司。那個時候新科公司的影響力還沒有那麼大,把繡城國企改革的成果歸結於市場繁榮,這對繡城工業局的領導和企業工人絕不公平。或者應該這麼說,繡城之所以能夠在這幾年取得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以及成功拿下國家的特區政策,正是應該歸功於成功的國企改革程序。”
這番發言在會議室的上空迴響,與會眾人落在魯冠球身上的目光,忽然想旁邊移動了一點,落在了他旁邊那人的身上。
巧了,胡文海的位置正好便是在魯冠球的旁邊。
發表這番言論的,並不是之前衝鋒陷陣的魯冠球,而是之前一直在保持低調的胡文海。
這是什麼情況!
不少自認為熟知胡文海做事風格的人,不由得目瞪口呆。怎麼一向悶聲發大財的胡文海,竟然就這麼甘心被魯冠球利用了?
是的,魯冠球有著自己的私心。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