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五十七章 行情背後

和97年的那次不同,香江金融在93年的盤口要小的多,本身的實力底蘊也有很大的不足。

然而另一方面,相較於亞洲金融危機索羅斯帶領國際遊資的組織性,93年的電子金融風暴則具有更加嚴密的計劃和協調能力。

說到底對於香江本地的港府來說,或許從資本活力、金融能力、國際影響力、全球化程度等諸多方面,香江確實算得上是一個國際大都市。

這往往給港督等高層造成了一種錯覺,在國際這個舞臺上,也許香江已經可以做一個玩家,而不是一枚棋子了?

反應到現實狀態上,港府確實可以對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上做到說一不二。香江晶圓廠背後是誰重要嗎?新科集團、胡文海在香江有什麼影響力?在政商經媒等領域有什麼代言人嗎?有什麼基本盤?有什麼現實實力?

如果略作盤點,就會發現讓人驚訝的這樣一個事實——新科在香江,並沒有想象中跨國公司那種巨大的影響力,相反其在香江的存在感其實非常薄弱。

這種薄弱程度,甚至到了在香江竟然找不出一個新科完全的代言人。最接近的張仲謀作為香江晶圓廠的總經理,或許有新科支援的因素,但他本人的利益其實與晶圓廠是更加一致的。

至於說在政府高層、商業界和金融業以及媒體等領域,那就更沒有人身上貼著新科標籤了。

然而另一方面來說,香江晶圓廠這塊蛋糕又太大、太美味,英國人不可能允許這樣先進、而且擁有極大盈利價值的企業,97年一到就拱手送人。

何況香江經濟走向就如同兩軍對壘,香江晶圓廠就是金融化、地產化面對的最嚴重的威脅。如果在自家地盤上都不能斬將拔旗,那最後所謂收割香江經濟紅利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這裡面的邏輯是顯而易見的,香江晶圓廠就是一根定海神針,半導體產業是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然而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它同樣也是能源與人力密集型產業!

為了向全球供應IGCT等積體電路產品,以及以香江晶圓廠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周邊企業,香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實業就業群體。僅只香江晶圓廠就有在職職工兩萬五千人以上,如果考慮到香江關聯企業的職工數量,這個數字很可能超過十萬人。

在香江六百多萬的人口中,十萬或許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這十萬人生產的產品出口形成的經濟規模,卻足以輻射至少上百萬人的生活——半導體產業是高科技行業,職工拿的是高薪。

不要以為晶圓廠需要的只是理工科人才,實際上FAB就是一個人才黑洞。不論是文科、理科都能在晶圓廠找到合適的工作。從HR、法務、文秘、財會、進出口和採購,到公關、影視、美術設計和環境藝術,甚至以香江晶圓廠的規模都養的起一個廠區醫院,外科醫生都能在FAB找到一個很舒服的職位。

人力被大量實業崗位佔據,聯絡匯率又要求港幣緊盯美元,美元從1992年起即將開始持續十年的升值長跑,港幣匯率也就需要同步上漲,由此造成了香江人力資源成本的迅速上升,對第三產業來說這可不是利好訊號,對整個社會氣氛更不是一個“好的”示範作用。

在實體經濟中獲得超額利潤的社會,必然會傾向於保守主義。

這是人力和社會氛圍方面的影響,再來說現實的經濟政策干擾。因為IGCT的業績持續增長,香江晶圓廠每年都要投入十億美元以上的資本,用於對生產線的改造和擴充,這就對香江資本形成了一個蓄水池作用。

這麼大體量的一個蓄水池存在,港督政府想操作香江經濟,那就好像一個十歲的小胖墩想輪大錘砸牆。不等賺到一個八十,就得把腰給閃折了不可。

不僅是流入香江的國際資本親睞於半導體產業,本地資本同樣熱衷於投資香江晶圓廠的關聯企業。一條半導體產業的產業鏈上下游有多長?從設計到封裝,從單晶矽到光刻膠,PCB板和電阻、電容,哪怕以香江的用地成本也能找到不少有利可圖的專案。

英國人想收割香江,就要求香江必須是一個輕資產社會,否則資本都沉澱下去了他們要怎麼帶走?不把資本都集中在金融和地產等行業,英國人等著97以後送給中國一個大禮包嗎?

伊麗莎白的全名又不是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這種種因素之下,才導致了港府最終決定要向香江晶圓廠動手。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此時他們以為應該會站在他們身後的國際半導體巨頭們,實際上正處於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