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啊……
在這之前,總歸要讓老人知道,我們已經在向著星辰大海前進了!
我們會繼承著您的意志,帶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在廣闊的宇宙之中開枝散葉、落地生根。
我們,應該用這樣一份答卷,向這位中國航天工程的先驅致敬!
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值得這樣的敬意。
雖然這個理由無法說出口,但有胡文海的信用背書,錢局到底還是艱難的點下了頭。
“我會把胡總的意思帶回去的,2009年之前發射核心艙時間上是早了點……不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關鍵還在於對蘇聯技術的繼承,第一代的載人艙、第二代的空間實驗室,還有第三代的多模組空間站,這些都已經是有充足資料儲備的成果。如果能拿到這部分資料,我們的起點就足夠高,可以節省下大量的時間和資源,2009年這個節點還是有希望實現的。”
“另外航天和航空很多技術都可以通用,如果考慮到一些專案有兩航共同推進,相信會很有幫助。至於說飛機發射衛星的技術和業務,這個我們恐怕還需要研究一下。雖然空間站艙室不能用,但第二代、第三代的低軌道北斗衛星組網,未必不能使用這種方式。這個可以作為遠景目標,讓我們努力向著這個方向前進吧?”
說實話飛機放衛星這個技術路線,胡文海其實也有些心裡沒底。飛機放衛星的技術看起來很美,高空發射衛星能夠避免低空大氣層的複雜環境,還能減少起飛階段的能量損失,而且飛機平臺可以重複利用,這一塊就降低了極大的衛星發射成本。
未來衛星的體積會因為積體電路技術而極大的縮小,甚至可以有一箭百星這種東西。小型衛星不需要那麼高的載荷,完全可以採用高空發射,進一步降低成本。
然而尷尬的地方在於,這麼好的技術路線後來卻沒有了更多的案例。究竟是人類的技術沒有發展到這個層次,還是這是一條技術路線的死衚衕,也就不得而知了。
最後錢局和胡文海的目光至此都落在了常暢這裡,不論西飛還是商飛,顯然大飛機的研發和生產都離不開他的點頭。
“發射衛星,麥道技術路線是不行的。我們要有超過安225級別的超大型運輸機,才能擔負起這樣的任務。而且除了安東諾夫,馬達西奇也是計劃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將馬達西奇的人才引入中國,那我們這個專案才算是能腳踏實地的去發展了。”
說到底,什麼飛機放衛星那都是遠景、是畫餅。常暢這個商飛總經理看重的還是務實,話裡的意思無非就是“我不管以後什麼情況,先把能摟過來的資源拿到手再說”。安東諾夫、馬達西奇,這就是商飛開出的籌碼了。有了這二位,商飛什麼大飛機造不了?到時候你要B52咱就造個轟52,喜歡安225那就乾脆造個運225唄!
航天要有夢想,航空還是要務實的!常暢這個態度,沒有什麼問題。
安225還是很有用的!即使不拿來發射衛星,安東諾夫單是出租飛機就賺了大錢,而且安225最重要的客戶還就是中國。各種大型工業裝置的空運、火箭部件甚至是火車車廂、車頭,中國未來工業發展,真的離不開這種超大型運輸機。
拿到安225的技術,至少不會是一筆虧本生意。
至於說馬達西奇,那就更不用說了。只“D18”這三個字母數字,就能說明了一切。有了它,中國的大飛機早晚都能自己飛上天,早晚的事兒!你就是在D18上綁塊磚頭,都能上天!
胡文海倒也不以為意,想了想便點頭道:“安東諾夫、馬達西奇,這是烏克蘭的掌上明珠啊!我看我們可以兩步走,把這兩個企業搬回來恐怕是不可能,但我們派人過去學習、同時從烏克蘭引進人才,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說到底,還是要培養我們自己的隊伍。”
說實話,別的地方不好說,常暢提的這個條件真的讓胡文海松了一口氣。烏克蘭咱熟悉啊,等大舅哥上了位,引進點烏克蘭航空業人才,那不就是錢的問題了嗎?
到時候什麼空域集團、天驕基地,怕是網上的段子要成真了啊……
喜歡帝國重器請大家收藏:()帝國重器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