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如果需要列舉人類從航天開發中獲得的科學技術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恐怕需要專門推出一本專業學術刊物才行。
然而另一方面,從1957年人類進入太空以來的38年裡,航天工程從來都是大國、甚至是隻有地球上的“帝國”才有資格參與的玩具。全網 .⑦㈧z.
在人類的航天工程當中,最“偉大”的桂冠當然是屬於離開人類最遠的人造物旅行者一號。緊隨其後的便是激動人心的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則是人類發射的最成功的探測器之一。至於說火星上的探測器,多的都足夠專門開個星際火車站了。
不過在冷戰結束之後,人類終究還是要重新將目光放到了自己的身邊。地球低軌道資源的開發,將會成為人類未來三十年的重點。
而在人類建造的地球人造衛星之中,GPS系統則是當之無愧的改變了人類社會執行模式。但要說代表著人類未來的工程,卻是非太空空間站莫屬了。
從禮炮1號到天空實驗室,從和平號空間站到國際空間站,空間站無疑才是人類在太空中最寶貴的財富。空間站技術的未來,無疑將會是人類太空殖民地科技樹的起點,是人類在基礎科技沒有突破之前,最有可能走入太空的科技路線。
與其殖民其他太陽系星球,人造衛星殖民恐怕要更有可行性。
當然這都是後話,而且是很遙遠的後話。然而對於九十年代的中國來說,空間站似乎就已經是足夠遙遠了。
胡文海提出建造空間站,說實話並不令人驚訝。從蘇聯解體後的一系列操作,航天局實際上是有這個心理準備的。尤其是在哈薩克拜科努爾繼續運轉、明斯克航天局的成立,蘇共後續對空間技術人才的爭取,這些要說背後沒有胡文海的影子,那就太侮辱大家智商了。
然而在蘇聯解體過程中,中國本來就有很多類似的計劃,用於繼承這個老大帝國的遺產。但遺產繼承過來之後,也未必就需要立刻就利用起來吧?
“胡總,不知道這個2009年之前發射核心艙,是有什麼說法嗎?”
錢局有些不理解,也有些為難。國家的載人航天計劃裡,中國的空間站至少要在2020年才有足夠的技術積累,用於完成空間站的核心艙發射。
這個時間表不是不可能提前,或者說確實有很大可能提前,因為這本身就是料敵從寬的計劃。但要說把2020年的計劃提前足足十多年,在2009年就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專案壓力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那麼胡文海提出這個時間點,總歸要有一個原因吧?
“說法,這個當然是有的。”胡文海點了點頭,說道:“我認為2009年將會是一個節點,按照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再考慮到國際上的諸多因素,我判斷2009年美國大選將會是中國戰略機遇期的關鍵轉折點。在這之前,中國空間站可以成為我們團結國際力量的工具,在這之後,空間站不僅可以提升我們內部向心力,更可以成為一個國際博弈的舞臺。”
“另一方面,空間站孕育的相關技術,在2009年之後的國際市場上對中國來說更加重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新科集團準備在2009年之前,不僅完全掌握蘇聯的液氧煤油補燃發動機技術,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推出我們自己的液氧煤油高壓補燃迴圈發動機。”
“新科集團投入鉅額資本掌握這項技術,總歸要有足夠多的業務來回本吧?”
胡文海的理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如今在國際局勢上的判斷能力,誰敢說自己比他更權威?而實際上按照如今中國的發展速度,美國在伊拉克、未來在阿富汗,以及在網際網路等領域的持續失血,美國的好日子恐怕比原歷史上要少上一大截。
***時代還會不會有,真的是說不準。說不定等到2009年,美國就不得不“再次偉大”了。
中國空間站如果在這個時間點上升空,確實會產生很多重要的影響。
而新科如果決定要投入資源去繼承發展蘇聯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恐怕也是非十年之功不可。這樣巨大的投入之下,如果不能立刻實現經濟收入,那財務壓力想來肯定會很大。
不過……這些東西都重要嗎?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其實也沒有到非此不可的地步。
2009年這個時間點,其實在胡文海心裡只有一個原因。
因為2009年10月的那一天,終究不想讓那個老人,再帶著最後一點遺憾離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