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快遞的渠道優勢,從日本引進了一位實力雄厚、信用度高的五金產品生產商。
到了1991年,經過四年時間的建設。阜新憑藉其豐富的林業資源,在清河門一舉打造了一個世界級的“鐵鍬”生產基地。
從牛莊生產出來的鋼鐵,透過鐵路運輸到這裡。結合當地的林業資源,生產出的鐵鍬公路運輸到繡城,直接裝船出海。四年來憑藉這條物流線路,以及日本銀行的貸款、盛京生產的機床和生產線,阜新的鐵鍬產能經過了一個爆炸式的增長。
到了1991年,清河門的鐵鍬不僅供應了本地、國內的需求,甚至出口全世界,佔據了國際市場上五分之一的市場產能。
有了這一劑強心針,阜新市府已經在籌劃位於彰武的木刻生產基地、新邱的坐墊生產基地了。
說實話,阜新這個鐵鍬生產基地,這麼“屯”的產業能作出這麼大的成果,也真是跌破了好多人的眼鏡。這種大力出奇跡、野蠻發展生產力的路數,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有些新鮮的。
好傢伙,一個破破爛爛的縣市,生產一種產品就能搞到國際市場幾分之一的產量,換成八十年代怕不是要被人笑話成白日做夢失了智。
透過對這個案例的分析,中央很快意識到了交通、以及物流這個概念,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沒有東風快遞的物流配套服務和交通系統分工合作,阜新是無法走出這條道路的。
但在阜新走通了這條路之後,別的地方能不動點心思嗎?鐵鍬就算了,但是生產螺絲刀、扳手和錘子、捲尺,這些東西恐怕也是大有所為吧?
一個清河門能搞到五分之一,那再建設三五個清河門,是不是……
正是有了這個認識,將東風快遞改名為東風物流,然後由財政部收購、中央直屬這個方案,才能得到透過。
東風物流的初步計劃,是對整個環渤海工業帶——也就是渤海省、冀省和魯省以及整個華北平原的交通物流系統進行改造。
擴張鐵路運力,修繕和徹底改變國道、省道的通行能力,修建物流中心。鐵路和港口聯運,空港和火車站結合,通勤地鐵和房地產,這可真是好大的一篇文章要做!
要做好這篇文章,必須有一個能夠動員整個交通體系的運輸部!鐵總、民航、海事和公路,全部都要跟著它的指揮棒,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編織起一張籠罩到國土每一個角落的交通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