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說服人,有的時候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在有些時候,說服一個人又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甚至不需要你去說服,別人自己就把自己給說服了。
這裡的區別在哪裡?關鍵,就在於被說服人是否願意接受說服後的結果。
顯然,鐵路系統各路局領導們不能說是願意接受——他們早就在期盼著這樣一個結果了。
所以當從理論上證明胡文海的方案是有實施可能的之後,他們自己就立刻說服了自己。
別說是主動給鐵路找錢的好事了,雖然現在鐵路上領導們的仕途還不和業績掛鉤,但只要看付志恆因為推動一條白繡鐵路獲得了什麼樣的資本,就沒有人能夠抗拒上馬新標過載鐵路的誘惑。
雖然下一任鐵道部長已經被付志恆給預定了,不過那還是有下下一任、下下下一任不是嗎?
這些路局的領導們願意做事情的還是主流,和一些地方領導們寧願不進步、不升職,也絕不願意給自己多找事情的作風完全不同。
在鐵路這個系統內,應該說應該說還是有戰鬥力、還是有些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的。
其實胡文海作為一個東北人,對照自己兩世的生活經驗,真的是很有一番感觸。
東北作為曾經的共和國長子,為國家做了多少貢獻這就不需要說了。是東北人人種好、基因好?扯淡,東北早一百年又有多少人了?難道是發配寧古塔的野豬皮,建立起了東北的工業基礎嗎?哪來的什麼東北人,東北人根本就是個偽概念,是全中國人從四面八方趕來集中到了東北,於是才成就了東北。
當年來東北的都是些什麼人呢?是解放前最有闖進兒、最能幹的那一批闖關東的人,是解放後軍隊成建制的復員轉業,是從全中國選拔的高階知識分子,是工作最認真勤勞的工人,是大學生工作分配中最受歡迎的去處,是多少年中央的政策和資源傾斜。
這些人有一個足以顯著的特點,他們沒有包袱。沒有歷史包袱、沒有思想包袱,沒有一切屬於封建社會、買辦殖民社會的沉渣。他們是我們的黨和國家在最潔白的一張紙上,用最大的細緻和耐心畫出來的一副傳世經典。
可以這麼說,前三十年東北的狀態,是一個農業國為了一個工業化的體系而專門訂製的奇觀。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北沒有發展不起來的理由。然而同樣都是東北,怎麼就在後三十年成了扶不上牆的爛泥了呢?
是資源問題?技術問題?政策問題?領導問題?
可為了扶持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些問題上面是從頭開始,全都試了一遍。
可惜,成果寥寥。
可見這些問題,並不是根本問題,只是浮現出來的問題表面。說到底,問題的根本在於,後三十年是整個社會大環境變化了。什麼制度、政策、資源和領導,最後都得歸結到由人去執行。如果做事的都是那種,寧可不升職、不進步,也不願意多事的人,那不管怎麼做,事情都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為什麼這種不做事的人會成為主流?因為一個社會在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之後,喪失了希望。就像一個人中年破產,揹負了數也數不清的債務,人生失去了一切的意義,當然就不會再付出任何滿足生存需求更高的努力。
尤其可怕的是,當做事的環境被破壞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風氣的崩壞。因為原來用於保護做事情的人的那套系統也罷工了,好人不會受到保護、壞人不會受到懲罰,於是社會就會呈現出最糟糕的那種達爾文叢林般的殘酷的適者生存的狀態。
不適應的或者跑了、或者沉淪了,這片土地也就死了。
所以就胡文海對東北經濟開個藥方的話,給一萬億、給通天的政策,說實話不如派一支“肅清反革命和消極怠工委員會”來才會更有效果。
由此也能看的出來,鐵路系統內這種肯做事、願意做事,最重要的是會保護做事的人的這個系統有多麼寶貴。未來的幾任鐵道部長,可以說都是做事做上來的,這就非常了不起了。
當然,後來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380也就永遠都沒有380了。
不過那是後話,胡總也未必就會允許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至於說你下面路局這批人這麼膽大包天的搞“獨走”上面會不會同意?這個問題,所有的路局領導們,都心照不宣的閉口不言。
請問把他們這些人以“考察”的名義集中到白音華的是誰?請問沒有授意,作為未來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