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註定會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後世有著微博、朋友圈和各種新聞app,引起全民關注的熱點一個接著一個,輕易讓人生出一種目不暇接的感覺。各種突發事件和熱點的重新整理頻率,甚至會產生“圍肯救趙”這樣的輿情應對手段。
這在紙媒時代,似乎是幾乎無法想象的事情。
但並非真的無法想象,在歷史上,有那麼幾個特殊的年月,重大新聞爆發的頻率,甚至能追趕的上新媒體時代對人們眼球的刺激。
而這其中,1992年這個年份,赫然在列。
胡文海的到來確實將這個世界改變了很多,但仍然有很多事情是他所無法改變的。
一個在後世不太那麼知名的名字,在1992年卻是一位家喻戶習的大明星。他沒有演過什麼電影,也不會唱什麼歌,要說藝術上的才藝造詣,大概只有他的口才能夠值得稱道了。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何陽。他之所以成名,是因為他的名字被冠上了一個稱號:點子大王。對,不用懷疑,在中國的歷史上,確實曾經有人獲得過這樣的稱呼,而絕不僅僅只是存在於電影的虛構之中。
這個家喻戶習的大明星,之所以如此受到歡迎,是因為他的語言有著非同一般的魔力。僅憑他的一句話,也許就能救活幾百上千人的一個工廠,挽回幾十、幾百,甚至是上千萬的經濟損失。
某個塑膠廠的塑膠杯產品積壓,何陽給出一個點子,將京九鐵路沿線地圖繪製到杯子上,然後在京九列車上售賣,積壓很快就被清空。一家檯燈廠產品賣不出去,他想到海灣戰爭大放異彩的愛國者導彈,導彈造型的檯燈在香江的博覽會上賣的脫銷。
類似的點子還有金華火腿罐頭、日曆筷子、避孕泡泡糖、魔術酒瓶……
這些在後人看來頗有些“雷”的產品策劃創意,卻是當時的企業孜孜以求的金點子。何陽的一句話,往往就能換回來幾十萬的報酬,同時一個又一個的光環應接不暇的罩在了他的頭上。
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國實際上到處都是牟其中一樣的人物。
牟其中開創了中國的資本運作先河,那麼何陽可說是中國改開商業策劃行業的祖師爺了。
慧聰網的前身中關村慧聰商情也是在1992年建立的,這家公司有一個“奇葩”的規定。新入職的員工必須去十三陵水庫爬一座高山,規定時間內爬不上去的職工立刻辭退。
曾經在國家體改委任職的郭凡生和馮侖,雖然缺少了在牟其中手下獲得的磨礪——實際上我們回顧那個神奇的年代,未來很多資本運作方面的商業大鱷,都和老牟有著種種關聯和羈絆。
但是命運就像石頭縫裡的雜草,總能找到屬於他們的道路。郭凡生和馮侖在海南找到了他們的應許之地。王公權、潘石屹、易小迪和王啟富、劉軍,以萬通系深厚的背景君臨海南大地,在每個月上漲50%的地產狂潮下……
虧到連他們媽媽都不認識了。
1992年新年剛過,經濟日報就連續刊文,對海南特區地產行業過熱的現象進行了報道。一組資料詳實、事實清楚,而且精確到點名道姓程度的文章,引起了各大全國性報紙的轉載。
與此同時跟進的還有央視的焦點訪談,最後則是人日發出致命一擊。
根本不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出臺具體政策,海南地產崩盤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尤其是比歷史上早了半年時間,這時候操盤的仍然還是那些貪得無厭的莊家,而不是後來的那些大頭接盤俠。
和萬通系遭遇類似的,是懷揣著財富夢想來到中國的黃鴻年。
這個自詡為“大陸游子”的資本運作高手,不得不黯然離開了他夢想中滿地黃金的中國大陸。
按照他的設想,利用自己小時候在崇文小學和匯文中學跟二代們泥地裡打滾的交情,扯虎皮做大旗,打著國企改革的旗號大肆收購經營不善的國企。然後經過資產重組和包裝,拿到香江上市賣給國外資本。
在這其中,他甚至不需要直接接觸到企業的具體經營。憑藉中國對外資投資的規定,首付額度只需要達到15%即可掌握控股權。只需要有一個財務團隊,就可以空手套白狼的獲得整個企業的處置權,轉手就是幾倍身上幾十倍的利潤。
按照道理說,這個路線應該是行得通的。
然而黃鴻年的收購,並沒有獲得他預想中,各地地方政府簞食壺漿的盛況。
正相反,他的每一次收購,幾乎都面臨著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