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陳桂林很不錯嘛,沒想到美國人疏忽的地方,他能發現問題,還解決了這個問題!”
林宗棠哈哈笑著,一臉滿意的笑容在會議桌前坐了下來。
陳桂林的這一個小小的改進,只因為林宗棠當初多了一個心眼,要在場的美方人員簽了一份保密協議,結果真是讓人完全想象不到。
耐高壓容器的鋼鐵材料當然不會是普通鋼材,特種鋼的另一個含義,也就是應用範圍小的鋼材。
在經濟規律的指導下,就好像漸凍症的研發資源投入極少,除非有“冰桶挑戰”這種吸引眼球的事件,否則很難有爆發性的投入,也就很難有值得一提的技術發展。
而特種鋼也是一樣,因為產量少投入很多處理技術都是從普通鋼材的技術上搬過來,於是難免就帶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症狀。
好在特種鋼附加價值高,提高技術指標也一樣有相當可觀的利潤,企業自然也就沒有了改進的動力。但這並不是說,有節省成本的辦法也不會去應用。
陳桂林的這個“發現”,能讓壓力容器製造成本減少至少10。至於應用這種特種鋼材的其他領域,能減少多少成本就更是不好說的事情了。
杜邦公司為了獲得這項改進的授權,不僅取消了盛重對壓力容器製造技術的授許可權制,還不得不向盛重支付了三百萬美元的技術授權費。
自打胡文海親身示範了出售技術究竟應該怎麼定價以後,現在國內好多企業也開始不那麼“傻”了。
放在過去,如果有國外考察團來國內考察,有外事部門的協同,再加上對外國人節操的過高估計和對國內技術的“自卑”,可沒少有這種被人把自家看門絕技“考察”走的事情發生。
再加上兩步發酵法維生素的案例在前,國內現在多少也知道技術在國外是個很“值錢”的東西。技術的出售,不是按照開發過程中支出成本進行定價,而是根據技術在市場上能夠獲得的利潤進行定價,多少算是此時國內研究所和企業的共識。像參考訊息和工人日報甚至是新華日報,都有連篇累牘報道過國內技術在國外賣出高價的事情。
像這種能大漲國人心氣的報道,報社們總是隻有嫌棄不夠多、不夠大的時候,冷嘲熱諷冒酸水的論調絕對說不上是主流。
三百萬到了盛重手裡大概能剩下一百二三十萬美元,摺合人民幣也不過是四五百萬罷了。對三萬職工的盛重來說,大概也就是一個月的工資支出。但帳可不是這麼算的,有了這筆生意打響招牌,盛重再運作一下,很快國內企業界都知道了,盛重是能把技術賣出國去的單位。
由此帶來的品牌效益,可就不止是四五百萬人民幣能夠衡量的了。
廠裡當然對這樣的結果相當高興,連帶著作為技術的發明人陳桂林也落了好處。一萬三千塊的星海鋼琴,以盛重廠辦樂隊的名義買來,後腳就送到了他家早年分的筒子樓裡。
這鋼琴當然不能說是送給陳桂林的,但就說是讓他暫時保管並作為廠辦樂隊培養的後備鋼琴手,廠裡也沒有哪個敢嚼一嚼舌頭。
還有廠裡準備建的新家屬小區,八十塊錢一平米的價格早就給陳桂林預留了一套六十平米的兩居室南北通透不冷山,連裝修都是現成的。
前腳不等張小菊出國,後腳給陳桂林介紹物件的大媽們就已經上門了。雖然陳桂林表現出暫時沒有這個方面的想法,但訊息傳出去,廠裡很多年紀不小還在打光棍的工人卻偷偷的、或者是光明正大的捧起了技術書籍。
事實早就不止一萬次的證明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陳桂林改進焊接雖然名義上是職務發明,但盛重這麼大的廠子,決不至於要剋扣他的功勞。不能發錢,但發起獎勵和福利來,那真是一點也不手軟。
看到好處和奔頭的盛重工人們,也都憋著勁兒,想著有一天能想陳桂林一樣來一次勝利逆襲走上人生巔峰。
哪怕不求能賣出三百萬,就是三十萬美元放在一般的企業也已經是了不得的事情啦!
沒看陳桂林自打出了名以後,外面的鄉鎮企業老闆們請他做私活的價格,都已經漲到一小時兩百塊了嗎?當別人一個月賺兩百塊的時候,人家已經是賺“時薪”的金領了。
好些鄉鎮企業的廠長,不,是整個廠子的收入,恐怕都沒有陳桂林一個人多。透過這件事,技術的價值,早了十幾年在盛京人的心裡紮下了根。
能夠長出什麼樣的大樹和果實,就很值得人們拭目以待了。
而新科在這批百億美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