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都是很樂意和你打交道的,但是,官場兇險,還是多做些準備的好。”
守漢放下手中茶杯,臉上笑嘻嘻的表情瞬間半點也無,代之的是一副肅殺的面孔。
“兄弟,令兄幾兄弟我都是一見如故,咱們也是並肩作戰。我實話對你講,此番勤王,在泥沽登陸後,梁廷棟那廝勒索刁難於我,我便與水師約定,每五日聯絡一次,按照約定的密語暗號報平安。如果他們連續兩次接不到我的平安信,便會立刻揚帆南下,之後在崇明入長江,在鎮江、揚州一帶江面,”
說到這裡,守漢停頓了一下,盧象泰聽到這兒已經是開始渾身直冒冷汗了,他知道,李守漢一定是安排了極為厲害的後手,否則,不會如此篤定、如此大膽!
“水師如何作為?!”
“也不做什麼,截斷南北漕運!看看京城裡的大人們能夠扛得住京師斷糧的危險嗎?!”
這話,守漢說的輕描淡寫,但是卻讓盧象泰激靈靈的打了一個冷戰。這招實在是太狠辣了,打在了大明的要害之處,不要說眼下大明朝廷太需要一場勝利來提振軍民計程車氣民心,對於守漢這一次一戰而滅建奴兩個甲喇又一個牛錄的勝利,自然要大肆宣揚慶祝一番。以向天下百姓萬民宣示,大明有萬里之外尚且趕來勤王的忠良之士,大明是中興有望,有能力保護百姓的。刨去這一點不談,單單截斷漕運,斷絕糧食進京,這樣的威脅和後果,是內閣諸位首輔、次輔們不敢承擔的。
不過,想來也不至於。這些日子,內閣不斷的督促禮、吏、兵諸部儘快拿出封賞方略,皇帝也在平臺不斷的召見禦敵有功的盧象升、王樸,楊國柱,虎大威等人,溫言嘉勉,慰勞備至。
想那王樸一貫只會殺良冒功,都能被皇帝接見賜宴,李守漢的功勞,封賞應該不會差了。
“發軍餉!”
午飯後,略微休息了片刻,在大營中的軍兵和義勇們被一陣哨聲催促著集合列隊。
南中軍以哨為單位列成方隊,方隊前擺放著一張長條桌。桌上用紅紙包裹著的銀元一卷一卷的碼放整齊。幾個輜重營的輔兵用小刀劃破紙卷,將銀元擺放在木盤當中。
營外的木柵旁。許多過往的行人和玩耍的孩童,停住了腳步聚集到壕溝邊,踮著腳向營內觀看。這許多的銀元,被秋日午後的陽光照射著,閃爍著可愛的光芒。
因為在營盤內,又沒有敵情,人們都沒身披九轉鋼製成的胸甲,而是隻在軍服外面著了一件竹甲。赭紅色的竹甲,白花花的銀元,構成了很多人日後回憶起這一幕時腦海中主要的顏色因素。
按照餉章規定,士兵外出執行作戰任務,要發給所謂的行糧,也是就作戰期間的補貼,基本上都是在每個人原有軍餉上翻一番。
在發行銀元前。餉章對各級各類兵士的軍餉額度規定的很清楚,動員兵每月領銀一兩六錢,不給米,所在的甲要負擔該士兵家中的田地耕種事宜並且保證收成不低於甲中平均水平,甲長們,則是每月領銀三兩四錢。另有米票十石。發行銀元后,原有的這些六錢、四錢之類的零頭,都被守漢大筆一揮,向上遞增。
“各人都拿好自己的兵籍、腰牌。動員兵本餉銀元兩塊,行糧兩塊。伙食津貼米票兩石!常備兵本餉銀元三塊,行糧三塊。伙食津貼米票兩石!甲長本餉四塊,行糧四塊,米票兩石。”
盧象泰和陳安二人也是和營外的人們一樣,對這一幕很是新奇。發糧餉,這不是什麼新奇的事情。但是南中軍這種組織發放軍餉的形式卻令人耳目一新。不是發到軍官手中層層下發,而是集合隊伍點名發餉。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領多少軍餉。
“這才是能得士卒死力的根本之一啊!”
“這個,只要是軍餉豐足,有了穩固的餉源,我們天雄軍也可以做得到!”
而在一邊的三千義勇們,也同樣的喜笑顏開。如今這日子便是和在天堂裡差不多,每日吃得飽穿得暖,油水充足不說,出門也是被人高看一眼。不時的會有人拉著他們詢問河西殺韃子的事情。今天居然還有一份餉錢可以領取,雖然最多的隊長們也只能拿到動員兵的二塊銀元,或者是兩石米票,但是,又有誰一次見過這麼多的銀子?
普通的義勇只能是選擇要一塊銀元還是一石米票。
“要銀子,還是要米票?”
每一個義勇領取軍餉的時候,輜重官都會詢問一句。
義勇們大都是略有躊躇,便在同伴們的提醒下選擇了要米票!
“收好!要用的時候到隆盛行去兌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