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對鄭博的寫作意圖十分不解:鄭博是隻準自己收,不準別人收?他是主張收到香菸美酒和補品名茶後只准自己消費,還是反對把這些東西拿到 “回收禮品店”去賣,免得“此行興盛世風壞,納垢藏汙定護貪”?……

官場數十載,並無多少成功建樹的鄭主任卻以知識分子特有的傲慢和大人物俯視芸芸眾生的心態打量著自己的周圍,《給某公務員畫像》一詩表達出了他對周圍同行們的不屑:

食祿謀私事,當僧不撞猓��

喝茶翻小報,熬夜壘“長城”。

嘴裡流黃段,胸中比白丁。

機關充此輩,百姓罵連聲。

我們應該瞭解一下終結了鄭博政治生命並令其刻骨銘心的那個“三講”了。

1995年11月8日,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在北京視察工作時指出:“根據當前幹部隊伍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在對幹部進行教育當中,要強調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

據上級的安排和渭南市的有關資料記載:“三講”教育單位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必須自我剖析。並且,這種剖析必須要有本單位的多數人投票透過才行。

當時,人們不相信這種自我剖析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人,尤其是當領導的人,大多是不可能自我揭短的——心理學中有個人隱秘心理之說,說的是人都是有面子思想的,人會在人群面前怕醜,害怕面子上過不去,有損自己的形象和威信。需要自我剖析的人害怕自我揭短的另一個原因是怕痛,害怕那十分艱苦甚至痛苦的思想轉變過程。特別是領導幹部,他們生怕揭了短,否定成績,影響對自己的社會評價和官場使用,害怕按照中央檔案提出的對自己的思想、政治、作風、紀律四個方面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