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還沒恢復過來,奧地利的丸子湯不止a這個級別,只能說明,評委經受過紅燒牛腩的摧殘之後,味覺已經出現了遲鈍反應。

接下來就是蒜香排骨了。

之前方宏已經把排骨剁成了八厘米長一段一段的,用芡粉醃製了已經一個小時了,現在要做的就是沖水瀝水,然後加入蒜水。

“大家自己做的時候可以用攪蒜機,不過我們習慣於用木臼舂。”

將蒜水拌入後,又要加入一次芡粉拌勻,醃製半小時。

也就是說,整個過程要醃製一個半小時。

“按照習慣來說,蒜香排骨應該屬於魔都菜,不過本著川菜的傳統,我們吸取了這道菜的一些東西,做法上也和傳統的川菜排骨做法結合,才有了這道蒜香排骨。魔都的蒜香排骨只需要醃製十多分鐘,而川菜做法需要醃製一個半小時,就是口味上的不同造成的。”

不過真的做的過程還真差不多,都是燒油到八成熱,然後慢火油炸到金黃色。

中餐中,對於肉類油炸,有一種不炸到金黃色就是不成功的執拗。

而另一邊,奧地利的菜也是炸排骨,蒜香排骨不管怎麼蒜香,還是炸排骨,做法又一樣。

“奧地利菜卻是很符合我們中華人的口味,習慣食用豬肉,也是煎炸烹炒居多。”

“實際上,我們大家所熟知的魔都炸豬排應該就是從奧地利的炸豬排演化而來的。”

他們的炸排骨也是,裹了麵包屑。

用麵包屑的方式讓肉類炸出口感,就意味著,它的內部是水嫩的,並且很不容易入味,香味也不打。

就不知道之前的影響能不能傳到第三道菜來,如果傳到第三道菜來,奧地利的炸豬排會讓評委覺得味同嚼蠟。

第三十七章 火樹銀花

收到重油鹽加重麻辣的菜衝擊後,就會吃太不出來鹽味,這是一個規律。

為什麼很多火鍋店要備用大量的蠔油?原因就是火鍋如果鍋底特別麻辣,吃到後面,就吃不出鹽的味道了,而蠔油就不同,蠔油很鹹,但是同時它很鮮,鮮加上鹹,形成複合味型,就可以規避重油鹽對於味覺感知的矇蔽。

不過西方國家並沒有那麼多的複合味型調味料,可想而知,那道炸排骨,浮於表面的味道,幾個裁判就不一定感知的道。

“準備上菜!”

兩方都是炸排骨,並且從都是單排,而且都差不多八厘米長,同樣是炸排骨,看起來外形都很相似。

只不過一邊裹得蒜泥和芡粉,一邊裹得是麵包糠和生粉。

實際上,從口味上講,生粉和芡粉沒有太多的區別,關鍵就在於,蒜香和麵包糠香味的區別。

和第一道菜的辣不同,蒜泥帶有辛香,對於不適應中華菜的人來說,這種味道可能會很突出,但是依舊達不到辣椒那個層次。

這道菜的味道,主攻是清透明亮的香氣,而不是味覺上的感知。

蒜泥的香氣絕對是各種輔助食材和調味料中味道比較大的一種,經過油炸之後,特別的不同。

“吃了前兩道菜之後,我特別期待這道主菜。”

“沒錯,特別是雙方主菜還一樣。”

“應該說是,名字一樣,烹調方式一樣,但是口味差距應該很大。”

評委試菜的時候,方宏到是不關注,反而看得更多的是其他的食客。

如果其他食客的味覺感官也依舊受影響,說明這個套路可以拿來對付rb隊,能不費力的贏,當然就贏了算了,還費力幹嘛,可如果不是,那就說明是少數情況,到時候就不能賭了。

畢竟用這個套路,基本上等於把第一道菜勝利的資格送了出去,如果套路不管用,那就是羊子沒吃到惹了一身騷。

看情況,很不容樂觀,因為絕大部分食客吃到奧地利的炸排骨的時候,也是一臉享受的表情,當然了,也有可能他們是裝的,故意給鏡頭拍的。

但是方宏不願意冒風險,所以選了偏弱的奧地利來嘗試這個套路,按目前的情況看,恐怕是失敗了。

評委們嘗試了兩種排骨之後,給出了決斷,這一次蒜香排骨依舊拿了s+,而奧地利拿了s。

從賽制上來講,已經是中華川菜隊再進一輪了。

看樣子,對於幾個裁判來說,之前重油鹽導致的口味壓制依舊在,不過沒有那麼明顯了,因為如果是吃了紅燒牛腩後十分鐘就吃奧地利的炸排骨,應該是半點鹽味都感覺不到才對。

最後一道菜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