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仁杰雖然聽的專心,但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驚喜,眉眼間反倒有了些遺憾之色。

再好的新工具與新的生產方式若無朝廷出面大力推廣,其效能也就有限的很了。看到狄仁傑如此表情,唐松心下一急,忙又補充道:“曲轅犁除了節省人力與畜力之外,可翻地更深,自然有利於土地的保水保墒;至於精耕細作之法,原本就是為了更有效利用土地、農肥及水利灌溉,亦是對抗旱情的良法務請狄公三思……”

聞言,狄仁傑深深蹙起了眉頭。大唐自高祖定鼎長安以來,至今已近百年。百年間地域面積並無太多擴大,但人口卻已倍增。隨著人口大量增加,而朝廷掌握的可授之田卻早已見底,國朝初年所推行的均田制其實早已名存實亡,連帶著依附於均田制而存在的府兵制也已走到崩潰的邊緣。

田畝數量無甚變化,人口卻在日日增多,其導致的結果就是天下間失地農民,也即所謂的流民數量不斷增加。要解決這一矛盾無非兩種途徑,一則是開疆拓土;再則便是提高當前土地的利用效能,用同樣的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養活更多的人。

在原本的歷史中,唐玄宗於執政中後期頻繁發動對外戰爭,主觀上固然有好大喜功的因素,客觀上也是為應對人口膨脹的不得已之舉。但事實證明,單純依靠開疆拓土來解決人口問題的方略並不算成功。軍隊在這一過程中實力膨脹太快,最終化身為一頭無人可制的怪獸,反噬了唐王朝自身。

即便歷時八年平定了安史之亂,軍方割據的藩鎮之禍亦一直延續到唐末,併成為導致唐朝走向滅亡的三大主因之一。

有此可鑑之前車存在,主動在大唐內部進行生產力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