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氣泡;越往水面上升就變得越大,最後匯入空氣的時候,還‘砰’地一聲炸起了許多浪花,留下無數漣漪。
金鑾殿上,朝臣們低聲議論紛紛——當今聖上乃是有德明君;十年如一日,上朝視政從不懶怠,但是今日卻讓朝臣們等待了足足兩刻多鐘,遲遲未曾出現在朝臣面前。
若是聖上有一日不視朝,那總是會派遣寺人到前宮來吩咐眾臣一聲的,今日如此叫人摸不著頭腦;若不是被哪位美貌宮妃迷住了,就只能是身體有恙了吧?
“今日……聖上怕是不視朝了罷?”
“聖上的龍體……”
“吾倒似有耳聞;去載誕下了五公主的趙美人,如今十分得聖上喜愛。”
“竟有此事……聖上若是耽於美色,吾定當嚴詞為諫。”說話的這位是個一板一眼的五品官兒。
“聖上乃是有德之君,怎至於如此。”
“卻是聽聞宮中某位妃嬪將誕龍子……”
……
朝臣們最前面,迴歸朝堂方才一旬日的謝丞公和王相公兩人商量了兩句,王相公一舉笏板,朝立在三級金階之上的中年寺人說道:“陳公公,今日聖上可是身有要事,暫不視朝?若是如此,不若令朝臣暫且退散。”
陳公公一揮佛塵,朝王相公施了個半禮,有些為難地說道:“聖上若是不朝,定會來人頒旨……灑家已經打發小寺人往聖上處求聖諭,還請丞公、相公稍待。”
身為皇宮中人,雖然被安排在前殿,但作為宮中十二太監之一,僅居於張樂泉大太監之下的陳公公,對宮中資訊自然是十分靈通的,但不論是聖上本身的情況還是後宮妃嬪的情況,都不是他可以妄自與朝臣談論的訊息。所以他只能緘默,在聖上沒有來新的諭旨之前,陪著百官乾站著。
陳公公相信,對宮中的事丞公、相公必定不是全無所知,但這兩位最是眼明心亮,不該說的話是一個字都不會出口的。——皇宮畢竟是皇帝的地頭,雖然謝丞公和王相公身份高權位大,但也不能命令宮中的宮人,也不會越俎代庖。
果然,謝丞公也舉了舉笏板,只是淡淡道:“既如此,吾等便在此等待諭旨罷。”不提其他半字。
但是陳公公卻覺得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陳公公焦慮得很,朝臣們依然低聲與交好的同僚議論著的時候,忽然,亂糟糟一鍋粥的朝臣當中,一名頭髮鬍子花白的老臣大聲斥責道:“妄議聖上,該當何罪!”
朝臣們循聲望去,卻是新上任不久的黃門侍郎趙辛。這位四品黃門侍郎如今是聖上的寵兒,有點聖上喉舌的意思,嫡長子尚了長公主,官階為從四品下,中大夫。
被斥責的是五品諫議大夫,肖寂道。肖寂道是朝堂中極為出名的硬脾氣,出身於一個金陵外的小家族,為人清正不阿,每每看到朝堂中眾臣、甚至是聖上做了錯事,都要直言相諫,直戳人痛處。
喜歡肖寂道的人實在不多,但這位似乎十分得聖上愛重,丞公、相公也頗為看重他,兩邊連年使力,如今已經是正五品諫議大夫,但才三十五六歲而已。
到這裡,就必須解釋一下丹朝各官階的分別。丹朝秉承前唐,文官官階其實是有兩套系統的。一是職官系統,二是散官系統。
從正一品丞公、相公往下,緊跟著的職官便是正三品的六部尚書,以及從三品的御史大夫、太常寺卿、大理寺卿、等,再往下,就是分屬六部的無數大小官員,他們掌管著大丹朝堂的執行。
除了輔弼相丞四公,就沒有其他的一二品職官了。
職官執掌朝堂,當然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只要編制滿了,下面的官員就不論如何升不上去。
但散官官階不同,這是隻要聖上高興,官員貢獻資歷也說得過去,就可以賜下的官階。
散官系統當中,頭頂一品、二品高官頭銜的人一直不少,官員的散官頭銜代表著他能在朝廷中得到的待遇,經常都是和他的職官官階有分別的。
比如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頭銜,就是指待遇等同於正一品官,如今朝堂當中,除了丞相二公,還有四位三品職官頭頂此銜。
至於下面正二品的‘特進’,從二品的‘光祿大夫’,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等,這些散官頭銜,如今大丹中擁有此銜的官員就有數十位,說出去同樣是朝堂高官,只不過好些都已經是退休榮養的狀態罷了。
在朝廷中影響力大的,還是要看職官系統。
所以,一位方才三十來歲的正五品諫議大夫,兢兢業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