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部分

不敢擬這個,每次都是出自皇帝特旨。

“大清建國近三百年,得到‘文正,諡號的只有7人,他們除了品學德業無愧完人之外,或是理學名臣,如湯斌、曾國藩;或是帝王之師,如杜受田、李鴻藻。

現在看來,如果大清有第八位文正公的話,恐怕非你家壽州中堂莫屬。”…;

孫元起心道:我寧願老大人長命百歲,活到辛亥革命後,也不願他老人家近幾年身故,去獲得“文正”諡號。

當然,老大人估計更願意在清朝覆滅前離世,何況還有“文正”這個美諡呢?

楊度接著說道:“接下來要數‘文忠,,也是極好的美諡,宋代富弼、歐陽修、蘇軾等都是這個諡號。國朝到現在,諡號文忠的比文正略多,也不過才no人,包括林則徐、胡林翼、李鴻章等一代名臣。至於文襄,儘管難得,卻比前兩者多一些,至少有十三人,多半是旗人獲得。漢臣之中,前有于敏中,後有左宗棠,現在還要加上香帥。

“雖然都是諡號‘文襄,,香帥又與左公不同。左公蕩平髮匪回亂,收復新疆,可謂甲冑有勞、闢地有德,得一‘襄,字最為允當。而且左公科場不利,不僅沒有入翰林,連進士也沒中過。他以舉人官至大學士,在國朝漢臣中可謂空前絕後,能得一‘文,字,已經屬於殊榮。所以‘文襄,對於左公的褒賞。

“而香帥他雖然在兩廣總督任上,有抗擊法蘭西之勝,但最終確實朝廷乘勝求和,簽訂了《中法條約》,法蘭西不勝而勝。如此一來,怎麼能用‘襄,字呢?所以文襄雖好,卻非香帥所欲。

“香帥平生推崇兩位古人,在詩詞、書法、曠達等方面推崇蘇軾,所以他作詩、寫字、舉動都有東坡的影子;在政事方面則師法張居正,他稱讚張居正的相業,無論到哪裡必然隨身攜帶《張太嶽集》。非常巧合的是,蘇軾和張居正兩人諡號都是‘文忠,。‘文正,可遇而不可求,恐怕香帥更期待‘文忠,一些吧。”

孫元起不了解“文正”、“文忠”、“文襄”三者的優劣,就好像農民工很難區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久經考驗的忠誠的**戰士”在現在中國政壇的地位一樣。在他看來,普通人知道這些區別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但他明顯小可了諡號的魔力。

老大人聽聞張之洞去世的訊息,心情大壞,飲食銳減。孫元起聞聽訊息,連忙趕往廉子衚衕探望。結果老大人見面第一句話就是:“百熙,你知道香濤的諡號是文襄麼?”

二二五、敢有歌吟動地哀(中)

張之洞去世後,清廷很快頒佈上諭,對他的光輝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

楊度對張之洞的辭世也很傷感,拿著邸鈔翻來翻去地閱讀。孫元起很是好奇:“皙子,上諭有什麼好看的?我瞧著你都看一兩個小時了。”

楊度這才放下邸鈔:“當然要仔細看啦!別看只有三四百字,這可是朝廷對香帥的蓋棺定論,每個字都值得好好推敲,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

“哦?那你說來讓我見識一下。”孫元起聽聞張之洞離世,心裡難以平靜,手裡拿著書也看不進去,正好可以聽楊度聊聊官場常識。

楊度琢磨了半天,正想與他人分享心得,當下便一句一句解釋含義。孫元起則按照後世的理解,翻譯成了《人民日報》語言:

“大學士張之洞公忠體國,廉正無私,

——副總理張之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為**事業奮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荷先朝特達之知,由翰林院洊升內閣學士,簡授山西巡撫,總督兩廣、湖廣,權理兩江,凡所設施,皆提倡新政,利國便民。

——該同志在原國家主席愛新覺羅?載湉同志的關懷和教育下,由一名普通知識分子迅速成長為黨的高階幹部。先後擔任內閣學士,破格提拔山西省省長,歷任廣東、湖北省委書記,代理江蘇省委書記。在任期間,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積極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庚子之變,顧全大局,保障東南,厥功甚偉。

——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張之洞同志顧全大局,為保護東南人民和財產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這只是字面意思。按照楊度的分析,此處是明褒暗貶。眾所周知,所謂“保障東南”,就是清政府向東西洋列強宣戰後,張之洞、劉坤一、李鴻章等南方各省督撫違背中央政府命令,拒不向外國開戰,反而和各國達成協議,要求互不侵犯的行為。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