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暗貶。眾所周知,所謂“保障東南”·就是清政府向東西洋列強宣戰後,張之洞、劉坤一、李鴻章等南方各省督撫違背中央政府命令,拒不向外國開戰,反而和各國達成協議,要求互不侵犯的行為。歷史上又稱為“東南互保”。
此次南方督撫聯合起來集體向中央政府叫板,直接造出民國初年南北對立與混戰。要不是後來慈禧太后重新回到北京執掌大權,甚至會在1900年出現北方成為列強的殖民地、南方變成合眾國的分裂局面。
如果把背景換成八年抗戰·閻錫山的行為就是張之洞的翻版:不遵從蔣委員長的指示抗擊日寇,而是為了自己山西這塊地盤,與日本人暗地裡達成互不侵犯協議。以後訃告裡寫“日軍侵華戰爭期間,該同志顧全大局,為保證山西人民幸福和平的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誰會覺得這是褒獎?
“旋以總督晉陟綸扉,入參機要,管理學部事務·宗旨純正,懋著勳勞。
—由省委書記進入國務院工作後,擔任中央軍委委員·分管科教文衛工作。張之洞同志始終如一,堅決擁護和貫徹執行黨的一切指
“朕御極後,深資倚畀,晉加太子太保銜。
—現任國家主席愛新覺羅=溥儀上任後,對張之洞同志深切關懷,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服官四十餘年,擘畫精詳,時艱匡濟,經猷之遠大,久為中外所共見。
—張之洞同志參加革命四十多年來·忠於職守,艱苦奮鬥,旗幟鮮明,路線正確,是國內外公認的傑出**戰士。…;
“近因患疾,屢經賞假調理·並賞賜人參,方冀克享遐齡,長資輔弼。茲聞溘逝,軫惜殊深。
—病重期間,國家主席溥儀同志派專人前往**看望,囑咐醫院積極治療,儘早恢復健康,為黨和國家做出更大貢獻。逝世後,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親屬致以深切慰問。
“著賞陀羅經被,
—遺體覆蓋黨旗。
“派郡王銜貝勒載濤帶領侍衛十員即日前往奠,並賜祭一罈,
—中央辦公廳主任主持葬禮,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追悼大會。
“加恩予賜諡文襄,贈太保,
—贈予政治家、軍事家榮譽稱號,追贈為國家名譽副主席。
“照大學士例賜,入祀賢良祠,
—葬禮按照副國級辦理,骨灰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賞銀三千兩,治喪由廣儲司給發,
—喪葬費用有國庫支付。
“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
—撤銷生前一切處分。
楊度在這裡又重點說了一下,清代為了減少官員犯錯,便在榮辱觀上用功夫,做得好有嘉獎,做得不好■處分。官員每次正式上奏,都要羅裡吧嗦地把自己以前獲得少次嘉獎、遭受什麼處分全部羅列出來。所謂“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就是官員去世之後,朝廷為了尊重死者、表示哀悼,撤銷以前犯錯記錄,留下的都是嘉獎。以後寫傳記碑文,也好看許多。
“應得典,該衙門察例具奏。
—各項喪禮程式和喪葬補助,依照標準發放。
“靈柩回籍時,沿途地方妥為照料。
—在家鄉建立紀念館。
“伊子禮部郎中張權著以四品京堂候補,郵傳部學習員外郎張仁侃以郎中補用。伊孫選拔貢生張厚著賞主事補用,用示篤念藎臣至意。”
—兒子張仁權、張仁侃,孫子張厚,行政級別分別上調一檔,重點使用。
聽了楊度的剖析,孫元起才明白新華社的訃告,原來和清代上諭是一脈相承的。從上諭中提到的各種待遇來看,張之洞可謂享盡哀榮。所以孫元起聽罷,咂了咂嘴:“香帥九泉有知,應該再無遺憾了。”
楊度搖搖頭,用指甲在“加恩予賜諡文襄”七字的邊上用力地畫了一道豎線:“恐怕這是香帥最遺憾的事情!”
孫元起有些不解:“為什麼?按照你剛才的說法,香帥出身翰林,又官至大學士,諡號第一個字必定是‘文,字;‘襄,字是甲冑有勞,表明香帥有軍事才能。文武雙全,不是挺好的麼?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左宗棠左公的諡號也是文襄吧?”
楊度又開始搖他的紙扇:“不錯,左公諡號確實是文襄,文襄這個諡號也是挺好的。大清諡法中,首字為‘文,,則次字以‘正,、‘忠,、‘襄,、‘成,四個為翹楚。而這四個裡又以‘文正,為最好,自宋代以來,每個讀書人都夢寐以求。內閣擬諡號時,唯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