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部分

和進來。因此,此前封閣老並未對會試投注太多注意力。

但隨著簡延志將會試的題目又完完整整的唸叨一遍,封棋不由“咦”了一聲。

簡延志見封棋神色有異,心下頓覺不妥,莫非是會試題目出了紕漏?哎呀!簡閣老原本認為自己問心無愧,完全是被別人連累,若真是題目有差……簡延志臉色漸漸蒼白起來。

邵英似笑非笑道:“怎麼?封愛卿想到了什麼?”

封棋稍稍遲疑,試探道:“微臣聽著,此次會試題目似乎偏重於賑濟,宗室及與國等事?”

“簡愛卿?”邵英抬了抬下頜,示意簡延志。

簡延志仍有些迷糊,膽戰心驚地點頭道:“近年來皇上恩澤天下,唯湘王殿下多年不入景陽朝拜;另有北狄心懷詭計,時時犯我邊疆;去歲天降災難,邊民飽受大旱與雪災之苦。故此今年會是臣擬定的題目俱與這些事有關。”

這些事都是朝廷目前面臨的大事,簡閣老覺得科考既是為國家取士,不如早些便考些實事,總比取些只會看重德行名聲和風花雪月的“清高之士”為好。

簡延志算是個比較務實的主考,比起那些將文章做得花團錦簇,實際上萬事不通的考生,他更偏愛取些能想著解決實際問題,理解民生國事的良才。

這題目到底是有什麼問題?若是不妥,當日抽取試題時,皇上明明沒有表示不對啊?百思不得其解。不但簡閣老心裡納悶,幾個考官心裡都在犯嘀咕。

邵英微笑道:“詩賦倒還罷了,朕記得此次策論題目是議論賑濟之法?”

簡延志懵然點頭:“回皇上,是。”

邵英看向封棋。

封棋嘆息著提點了一句:“簡大人,想那沈慄跟隨太子前往大同府,才剛回來。”

簡延志仍有些不解,沈慄剛剛回來,這事兒他知道啊,他還同情沈慄連日奔波,以致在貢院中疲乏酣睡……

封棋又著重提了一句:“太子殿下是往大同平息民亂,賑、濟、災、民的!”

哎呀!簡延志只覺頭腦中轟的一聲,頓時明白過來。

疏忽了!簡閣老欲哭無淚。

也是太子在三晉做的太過轟轟烈烈。

他一開始的確是奔著到大同府賑災兼平亂去的,可到了地頭不是正好撞見了三晉窩案嗎?民亂變成了“官亂”,太子把三晉官場從上到下血洗了一遍,緊跟著又有北狄攻打大同府之事。這兩件大事下來,眾人的注意力頓時就被轉移了。

此時簡閣老才意識到,太子把三晉攪了個天翻地覆,卻也沒耽擱賑災啊。不但沒耽擱,而且做得很好。太子儀仗回景陽時,後頭還跟著一溜兒萬民傘呢。

作為閣老,別人或許不知道,簡延志獲得的資訊更多些,起碼,他知道沈慄輔佐太子,在三晉的活動中還是起了比較重要的作用的。因為出身侯府,為了避嫌,沈慄尤其迴避兵事,相對的,在文事民生上,沈慄參和的就多些。

在賑濟大同府災民這種事上,肯定有沈慄的手筆。

大同府的事辦得怎麼樣?一個字“好”。

大旱之後是雪災,在遍地餓殍的情況下,硬是穩定下了局勢,沒有爆發第二次民亂,便是隨後又面臨著北狄人攻城,大同府也沒出現大的波動。

在丁、安等人已經讓百姓對官府失望的情形下,能迅速使百姓恢復對朝廷的信心,甚至送出萬民傘,能臣幹吏不外如是!便是簡延志,也曾捻著三晉送來的摺子大加讚賞。

會試之中,別的考生寫出的策論,不過是空中樓閣,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還在兩說;沈慄寫出的策論——他都親身參與過的,而且整個大同府賑災之事已經得到過包括皇帝之內的一致好評,誰能挑出毛病來?誰敢挑出毛病來?

盛國治國的風氣與前朝的浮誇不同,也是國庫一直比較緊張,官員們沒心思弄些什麼花團錦簇的東西裝點門面,尤重務實。這種價值取向自然而然會影響科舉,因此,這些年的科舉考試並不太看重詩詞歌賦之類,詩詞乃小道,選取人才還得看策論。有一篇好策論,在科考中會佔極大的優勢。

換句話說,沈慄只要認真作答,不交白卷,整個考試又沒有出現損毀的試卷,他就不該落榜!

邵英幽幽道:“前些天簡卿送來三套試題,朕隨意抽取一份,正正好好就是這個題目。朕當時還想著,這事情也是巧了,簡卿偏擬定了這個題目,朕偏抽出這個題目。想考生們臨考前都有押題撞大運之說,若是為著避嫌特意換了,反而對沈慄不公。這也是他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