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3部分

,那我們就具體談談現在的合作問題吧,首先是這發動機的問題,既然你們提出用V…2500發動機為動力,自然這就不管我們中航西南任何事情。其次,這專案有很明顯的軍事運用背景,雖然我們有各種說法敷衍各方,但這種專案終究還不是那麼容易的,那麼這次我看還是你們MM公司為主導最好。”

讓MM那邊去頂著專案的主導方(總承包商),這樣最多也就是被人詬病專案中有中航西南作為合作方存在而已。而且以後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專案迫於美國的壓力之下失敗了,主要受損的一方還只是MM公司而已,做為中航西南而言,其實也損失不了多少東西。

中航西南在專案中不管動力系統的問題,這個可以理解,直接就明確地選擇了做一個輔助的角色,這倒是和之前做MPC…75的時候那種頂頭打主力的要求有了很大的不同。

不過,這時候的德國人也巴不得由他們來主持這種百噸級大型飛機整機研製專案,至少德國在二戰之後已經很久沒能再有機會研製大飛機了,雖然之前多多少少有些直升機、渦漿小飛機的專案,但和這次最大起飛重量120噸的飛機比起來,那實在就是不值一提啊!

幾乎是漲紅了臉,那也是異常激動地說到:“好,我們也覺得為了專案的安全順利完成,基於現在這種特殊國際環境下,專案確實應該由我們來做主導,只是吧!既然我們雙方是合作專案,那麼有些重點技術的攻關,恐怕就還需要你們這邊多支援一些,主要是我們的人力方面有些不太夠。”

聽到這話的楊輝心裡也是憋不住想笑,還以為這德國人會一直把這個逼給裝下去,不想到沒兩三句就暴露出了實質性的問題:尼瑪,研製100噸以上的大型飛機,這就需要雄厚的技術積累,MM公司現在的技術絕對還不夠,要是沒有中航西南在一旁傾力打輔助,他們也就很難搞定設計。

如此,中航西南在這時候就要當仁不讓地站出來:“這是當然,除了這飛機的機身承力隔框由我們這邊設計之外,諸如這機翼的設計我們也包了吧!其它的你們能夠搞定嗎?”

這次的中運最有技術挑戰的大概也就是這飛機機翼設計了,首先是飛機要求的超零界翼技術,這東西德國沒有,但這在安70原版上面就已經是標配,因而這東西就只能是共和國來操勞一番了。

又考慮到這次的新中運飛行距離堪比戰略運輸機,使用的渦扇發動機本來就比渦漿發動機更加費油一些,加上飛機的動力足夠,給設計一對複合材料製造的翼梢小翼即時髦又實用,這東西可以有。

其次,整個機翼設計中現在最有挑戰性大概就要數全新研製,並且還需要展開技術攻關的外吹襟翼增升技術。

但很不好意思的是,這東西也德國佬同樣也很難完成設計,而放在中航西南就顯得簡單很多了,這技術說白了也不過就是動力增升的其中一種方案而已,按照金琴科總師簡歷中明確寫到的是帶隊攻克了安72飛機的上表面動力吹氣增升技術,而這東西很不巧就是當年和YC…15競爭的YC…14飛機所使用的動力增升方案。

現在要說中德之間誰能夠完成YC…15上首次使用的外吹襟翼技術,那也就非中航西南的金琴科總師莫屬,畢竟這位當年能夠完成上表面吹氣增升,那麼肯定對外吹襟翼也有研究。

“金琴科總師,這機翼設計中現在最重要的外吹襟翼增升技術,你應該也是有過研究的,對吧?”

聽到總公司這邊都在給自己安排任務了,雖然說起來這專案和客機的關係不大,但也並不妨礙金琴科對這技術展開研究,就他本人現在手中的新舟600專案而言,技術難度實在是太過於小兒科,簡直是沒有任何的挑戰,現在接下這外吹襟翼增升專案也算能夠有東西來消磨消磨時間。

自信地點了點頭:“行,這外吹襟翼增升技術的攻關我就接下了,共和國的科研基礎我也大致是比較熟悉了,可以保證在一年半之內完成攻關,這東西我當年其實也有很多的研究,其實你們現在的這個新中運方案,其實倒有點像之前我們安東諾夫設計局時代蘇聯當局沒有透過的安77運輸機設計,那款飛機使用的就是外吹襟翼增升,所以這技術現在對我來說應該沒什麼難度了。”

這話一出口,簡直就是折煞了這裡的一眾技術人員,原本大家認為難如登天的技術,對人家金琴科來說就是沒有什麼難度的東西,這人比人得死啊!

倒是楊輝心裡面破也有一些感慨,這還真是得到一塊寶貝啊:“現在好了,機翼的設計我們接下了,其它的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