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5部分

了整套方案後,向上級做了詳細報告。

最後,他們一致認為bō羅的海艦隊司令A,H,埃森上將的設想最有吸引力。埃森上將的天才論斷出自和部下的爭論中:新艦籌劃委員會的幾位艦長一致認為“塞”級艦的120毫米和“伊”級艦的130毫米副炮威力太小,不能對付蜂擁而來的敵輕型艦艇。他們要求新軍艦應增加副炮的數量和口徑,維爾德羅夫斯基甚至提出應使用聯裝炮塔的副炮以增加副炮射界。

但是埃森上將在自己設想的引言中一計見血的指出:“現有的驅逐艦和潛艇完全可以在未來的交戰中擔負迎擊敵輕型艦艇的任務,它們的戰術xìng能也更適合此類作戰,因此把過分的精力放在和戰列艦基本戰鬥力無關的副炮上完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接下來埃森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尉工程師的設想擺了出來:“當前以神弓艦為主幹的海戰戰場,xìng能高不成低不就的裝甲巡洋艦已經完全成為雞肋,而敵驅逐艦的魚雷攻擊卻變得越來越有威脅。假想建造一種航速超過30節的快速驅逐裝甲巡洋艦,但主炮採用和無畏艦相同結構的三或四聯裝178毫米炮塔,比原來巡洋艦上雜亂的主副炮更節約空間,造價和乘員也比較少(指減少的炮手數量)。它可以用密集的火力消滅試圖攻擊我方的敵水面艦艇。驅逐裝甲巡洋艦可以抵禦敵輕巡洋艦以下艦艇的炮火攻擊,由於航速較高,也可以有效規避敵方魚雷……”那位年輕的中尉叫保羅…維克托諾維奇,伊萬科夫。伊萬科夫1909年畢業於喀琅施塔得海軍工程學校,隨後進入bō羅的海船廠工作。他最初的設想是15000噸級巡洋艦,只有12門130毫米炮廓炮,但是卻安裝了64具水下魚雷管。

後來伊萬科夫將艦體放大到22000噸,裝備10門178毫米炮和84根魚雷管,同時還可以攜帶700枚水雷。軍艦最大燃油儲量1800噸。這樣她就可以以25節的航速從雷維爾(今天的塔林)出航,在基爾外圍佈雷後以同樣的高速安然返航。

1911年5月伊萬科夫中尉工程師最終把理想變成了嚴密的設計,也許是戰列艦發展史上最標新立異的艦種出現了。方案中的驅逐戰列艦標準排水量23000噸,滿載排水量26500噸:全長水線長200米,水線寬正常吃水8。2米:艦員1250人。

艦體為適航xìng較好的長首樓型,從上至下依次為首樓甲板、上、

中、下甲板、張力甲板、平臺甲板和內底,貫穿全艦的中甲板為強力甲板。艦首沿用了“伊”級艦的破冰型,適應了bō羅的海冬季封凍海面,但代價是耐bōxìng較差。破冰衝角內澆注了84噸鑄鋼,強度很高。

這樣驅逐戰列艦就可以迅速衝破冰層,為後續的高速輕型艦體開闢航道。

驅逐戰列艦的主武器是84個4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其中左艇41

管、右舷43管。每管1條待發雷和2條備發雷,所以全艦總共攜帶多達2

52條魚雷。不過怎樣將這麼多魚雷從甲板安全送到魚雷彈庫,是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

戰艦裝備最新型的456毫米45…16型蒸汽魚雷。

魚雷全長G米,戰鬥部裝藥170公斤TNT:射程4000米/40節、6000米,/30

節。

為了以後能夠發射更大尺寸的遠端魚雷,伊萬科夫設計了比45…16魚雷長了1。5米的魚雷管。不過海軍參謀部仍然不滿足,他們要求魚雷管應採用“模組”化安裝,以便幾年後換裝533重型魚雷管。魚雷管結構簡單,魚雷採用自航發射方式。

此外,驅逐戰列艦裝備4座三聯裝52倍徑178毫米炮塔。不過當時俄國沒有現成的178毫米艦炮可用。為此船廠準備將“塞”級艦的52倍徑305毫米炮塔按比例縮小製造新炮塔。

由於主要作戰物件是輕巡洋艦以下艦艇,火炮的主要彈種為重76公斤帶斤彈底裝藥的半穿甲彈。計劃射速好8發/分,這樣軍艦就可以在1分鐘內射出近100發炮彈:炮塔方向射界320度,高低射界0…22度:為保證炮塔能在2海里距離迴旋速度能跟上35節航速的目標,炮塔水平迴旋轉速達20度,秒。艦橋頂部射擊指揮所裝有1具6米測距儀。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副炮。不過它隨時可以安裝簡單的3英寸甲板炮1以應付飛機和潛艇的攻擊。

驅逐戰列艦的裝甲防護是按照能抵禦15英寸火炮攻擊目標來設計的。有意思的是海軍部堅決認為敵人可能裝備的406毫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