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帝國海軍裝備更新速度,他們有著鉅額的科研設計經費支援,帝國陸軍的科研經費相比較而言,國會給他們的撥款還不到海軍撥款的一個零頭。
不過,陸軍並沒有氣餒,在他們眼裡,海軍再牛叉也飛不到陸地上來,陸地上還是由陸軍說的算。
陸軍部的科研經費雖然不如海軍,但是陸軍部也有拿得出手的革新成果。
戰車,作為陸戰之王,中華帝國皇帝對其非常的重視,也正因為如此,帝國陸軍全力開發戰車專案。
m07式戰車在經過了四年的辛苦修正和改良升級後,m11式步兵戰車終於像點現代坦克的樣子了。
m11戰車在外形上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凸”型鐵皮盒子,上部是戰鬥部,下部是長方型的車體。這次不再像m07式那樣直接套用了霍爾特型拖拉機底盤,外面包上了鋼板了。而是根據王辰浩的指導,安裝了各種承重輪、yòu導輪和拖帶輪,並且在承重輪和車體間安裝了彈簧懸掛減震系統,使得戰車行駛起來,裡面的人員不至於被震暈,極大的改善了車內環境。
戰車全長7米,寬度為2。6米,全高2。8米,使用37毫米滑膛炮,全面裝甲防護,平均覆蓋25毫米裝甲,戰鬥總重22噸。
為了能夠推動這個龐然大物,推進系統放棄汽油機,改用迪塞爾11式柴油機。之前使用阿德爾汽油機,但推力不夠,速度不快。當時的迪塞爾柴油機的體積太大,無法安裝在戰車裡,沒有選用。
經過帝國皇帝王辰浩的訓導後,戰車應該使用優點多多的柴油機,於是陸軍部便聯絡北洋動力集團,歷經四年時間終於將大功率柴油機的體積和重量縮小至符合m11式戰車的要求。
裝上了強勁動力的m11式戰車,最大速度達到平地為10公里每小時,相當於腳踏車速度,山地為4公里每小時,只相當於步兵越野速度。
m11式戰車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其履帶的耐久度大幅度提升。王辰浩曾經告訴他們戰車最關鍵的一項就是履帶的壽命問題,可以嘗試在履帶連線部位的軸承上增加一層橡膠和潤滑油,以減少震動和摩擦,可以讓帝國鋼鐵廠的技術人員專門研製一種高強度軸承鋼,這樣可以大幅度提升履帶的壽命。
工程師們按照王辰浩的說的去試驗了,經過四年的艱苦試驗,他們從帝國鋼鐵公司引入了最耐磨的特種合金鋼作為履帶連線軸承,軸承間增加了一個內嵌的凹槽,裡面裝填橡膠和潤滑油,增加履帶的耐磨度。
這樣,m11式戰車的履帶壽命一下子從m07式的5公里猛增到了120公里,使得m11式戰車達到作戰要求,可以作為陸軍充當馬前卒和攻堅武器了。
於是,帝國國會在1911年財年額外給陸軍部撥款1000萬元龍幣,用以生產100輛m11式步兵戰車。
為此,陸軍部為皇家禁衛軍成立了一支戰車部隊,編為皇家禁衛軍第三戰車團。
這樣,中華帝國第一個戰車部隊誕生了。!。
………【第367~368章 橡膠戰爭【兩更】】………
中華帝國陸軍戰車團的成立,這僅僅是陸軍裝備革新的一個縮影。
光華十一年,中華帝國陸軍部上報總參謀部的陸軍革新大綱表明,中華帝國本土劃分10大軍區,分別是拱衛京畿北京的皇家禁衛軍區,直隸軍區,奉天軍區,蘭州軍區,成都軍區,廣州軍區,南京軍區,山東軍區。
海外領地劃歸海外11大軍區管轄,包括朝鮮軍區(駐地蔚山要塞基地)、琉球軍區(駐地白灘基地)、太平洋軍區(駐紮關島基地)、澳洲軍區(駐紮悉尼)、東南亞軍區(駐地新加坡要塞)、地中海軍區(駐地塞普勒斯)、印度洋軍區(駐地馬爾地夫)、加勒比海軍區(駐地bō多黎各基地)、巴拿馬軍區(駐地巴拿馬城)、大西洋軍區(駐地百慕大基地、bō斯灣軍區(駐地科威特)。
隨著帝國版圖的增加,海外領地範圍的擴大,都要求帝國陸軍必須得擴大規模。常備陸軍從原來的54個師增加為60個軍,共計240萬。每軍標準配備兩個師,每師標準2萬人。另配一個軍直轄兵源補充區,一個預備旅團,預備役1萬人,全軍戰時總兵力為5萬人。
本土部署陸軍200萬,海外駐軍40萬,其中用於封鎖美國的島鏈駐軍高達20萬,以巴拿馬軍區最多,高達十萬人。另外駐軍最多的便是bō斯灣科威特基地,兵力10萬,主要用以控制科威特和巴格達地區的石油,另外也出於對沙俄的防範需要。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