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0部分

量便可以繼續維持跟中華帝國的核均勢。原本希特勒計劃部署1500枚R9洲際彈道導彈。但最終受限於財力緊張關係,只實戰部署了200枚。

中華帝國和華約稱德聯的R9洲際彈道導彈為SS9,綽號黑羚羊。針對R9彈道導彈的巨大威脅,以及德聯號稱可以攔截來著華約的一切洲際彈道導彈的PD33導彈防禦系統,中華帝**方同樣大幅度提升彈道導彈的xìng能。

作為同德聯R9彈道導彈的對抗,中華帝**方開發了西北風11型彈道導彈,編號**11,北約稱之為SS11咆哮者。

西北風級**11洲際彈道導彈長18。5米,寬1。84米。shè程達6750海里(12500公里),標準發shè重量345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45噸,投擲重量1088公斤。採用三節火箭系統進行推進。其中第一級、第二級火箭首次採用固態氫氧燃燒劑作為燃料,第三級為液態燃料的熱發shè方式。

固體燃料相對於液體燃料而言,液體燃料的分子活xìng強;化學穩定xìng也低;基本必須低溫貯存;而火箭本身很難做到;所以基本是燃料箱不加註燃料;到使用的時候再加註。這樣一來。液體火箭發shè時,需要進行加註燃料。這將消耗相當長的時間。如果敵人的導彈已經發shè了,預jǐng雷達給出的時間往往不會很長。加註燃料時間過長則來不及進行發shè便被敵人的導彈摧毀在地面了。

同時,五六十年代各國使用的火箭燃料一般都是液氫,由於氫分子極小對各種容器的侵蝕力可怕;不適合長時間貯存。因此,對於導彈燃料的儲存來說是個巨大的難題,消耗龐大的經費。即便是中華帝國的資金寬裕,也對這種長時間的戰備消耗感到頭疼。

正因為這些不利原因,使得中華帝國的科學家們首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