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9部分

陸軍裝備委員會根據16戰車(直射炮)、w16戰車(重機槍、小口徑雷擊炮),提供曲射彈道的大口徑榴彈炮掩護。

這並不是新創意,因此此前德國、法國早就開始研製的軌道炮,中華帝國研製的超級大炮,都可以看做是車載榴彈炮的鼻祖。

而第一門實戰型車載火炮則由法國於1915年的第三次索姆河戰役期間發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誕生後不久,法國人為了使笨重的牽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機動性,能夠在各種地形條件下迅速地思考轉移陣地,在一輛履帶坦克底盤上安裝一門野戰炮,使具有機動越野效能。但這時的自行火炮沒有裝甲防護,只適用於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在一次阻擊德軍戰車突擊時,這種履帶式戰車的榴彈炮成功的摧毀了幾輛德軍戰車。

這樣一來,有了實戰檢驗,中華帝國陸軍裝備委員會於是展開了討論,並提請帝國國會審議,最終送到王辰浩那裡時,王辰浩自己幾乎都忘記了這種自行火炮的重要性,於是在公文上做了一系列的批示。

首先王辰浩認為在火力上,坦克是直瞄武器,要求較大的直瞄距離,但對最大射程要求不高,因此坦克炮就是加農炮,俯仰角一般是負五到正二十度左右。自行火炮以間瞄為主,對最大射程要求較高,除了自行反坦克炮外,對直瞄距離要求不高,因此自行火炮是榴彈炮為主、加農炮、加榴炮、迫榴炮等都有,火炮的俯仰角一般是0度到三十度之間,有的可以到九十度(自行高炮)。

其次是火控方面,坦克講的是先敵發現、先敵開火、首發命中,所以坦克更注重如何先發現敵人,迅速開火。坦克重在“知彼”。而自行火炮一般是看不到目標的,目標一般由觀察所或上級通報下來,但它也講究行軍戰鬥轉換時間,雖然看不到敵人,但如果知道的地理位置,再知道目標在哪裡,火控系統就能很快算出射擊諸元來,重在“知己”

在防護方面,王辰浩指出,坦克是衝擊武器,攻擊主要來自正面,所以坦克的正面裝甲非常厚,可以達到幾十厘米。自行火炮是遠端支援武器,攻擊主要來自敵人遠端炮火的打擊,也就是四面等機率的炮彈碎片,因此自行火炮前後左右的裝甲是等厚度而且非常薄。

在機動性方面,王辰浩批示:坦克為了戰術要求,需要快速靈活的機動,要求發動機能夠提供強大的加速度和較大的噸功率。自行火炮對此沒有過高要求,一般選用類似底盤的坦克發動機或其他型別的發動機都可以。事實上,由於坦克較自行火炮重,噸功率上不佔優勢,坦克的機動性並不比自行火炮好。

總之,王辰浩支援研發自行火炮戰車,可以基於w16輪式步戰車改進,不需要多少防護能力,只需要機動性,使得自行火炮可以快速進入指定地區,對敵軍實施炮火打擊。

王辰浩的特別批示頓時令國會議員們無法阻止陸軍委員會研發車載自行火炮專案,並撥出相關經費。

在王辰浩的大力支援下,帝國陸軍委員會很快拿出設計。命名為z16輪式自行火炮戰車,或稱反坦克戰車。z16反坦克戰車基於w16輪式步戰車的底盤和動力系統,搭載一門120毫米榴彈炮,成員6人,戰鬥全重20噸。最大公路時速45公里,越野15公里,最大行程300公里(公路),越垂直牆高0。4米,越壕寬2米。

隨著中華帝國陸軍總裝備部陸續開發出m16主戰戰車、w16輪式步戰車和z16反坦克戰車這三大攻擊利器後,中華帝國的裝甲部隊得到新的飛躍,較歐洲的裝甲軍戰鬥力將更上一層樓,代表世界裝甲軍最高領域,繼續引領世界裝甲軍的改革方向。

從此,中華帝國的這三款裝甲軍團利器被國際社會稱之為中華帝國裝甲軍團三劍客,成為中華帝國在裝甲軍團領域稱霸世界的標誌,其國際代號為mzw16,成為一戰後期,直到二戰期間的國際明星裝備,深受各**事家們的熱烈追捧。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第423章帝王槍族【萬字大更】】………

第423章帝王槍族

光華十六年初,中華帝國陸軍各部隊全面完成了十年式軍備大換裝。

這也是自1895年開始,中華帝國近代陸軍第三次裝備大換裝。

中華帝國陸軍裝備第一次大換裝是在前朝清光緒二十一年,當時國內的裝備工業能力太弱,所有裝備都進口自德國,清一色的德械裝備。到了1900年,中華帝國大規模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工業製造,國內開始大規模仿製德械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