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5部分

機、A…5強擊戰鬥6艦載戰鬥8魚雷轟炸機。而轟炸機型號則被定義為H…7戰略轟炸機、B…2戰術轟炸機。

之所以一下出現多個空軍採購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型號。主要是隨著戰鬥機的不斷發展和改進,其作戰任務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早期中華帝國空軍的戰鬥機只有一個型號進行大批次的生產和服役,戰鬥機只此一種,作戰任務也只有一個。就是奪取制空權。但隨著戰爭的模式的不斷變化,中華帝**方發現,空地協同作戰、空海協同作戰和空空作戰時,戰鬥機的戰術執行任務不斷的變化著。

例如空地協同作戰時,中華帝國空軍戰鬥機的主要任務是對地實施攻擊,使用火箭彈、航空炸彈攻擊敵人的堅固防禦設施、裝甲部隊和步兵,這需要戰鬥機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而不再注重於空中格鬥,注重俯衝速度和貼地飛行xìng能,這需要一款對地攻擊力強悍的戰鬥機。而不是傳統空優殲擊戰鬥機的特長,中華帝國將這種對地作戰飛機稱之為強擊機。

同樣,艦載戰鬥機的作戰任務也發生的很大的變化。早期中華帝國的海軍航空兵只配備了一種型號的艦載戰鬥機,但海戰除了奪取制空權之外,艦載戰鬥機還得參加對敵艦隊轟炸的攻擊任務,以及支援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的對海岸攻擊等作戰任務。執行這些任務時,需要讓艦載戰鬥機掛載航空炸彈、魚雷、火箭彈發shè器等對海對地攻擊武器,這樣就需要艦載戰鬥機放棄空優作戰,增加航程、載彈量,戰術要求是低空掠海高速飛行接近目標。或者高速俯衝接近目標,這就需要式的艦載轟炸機。而考慮到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有限,不可能配備大批的重型轟炸機,因此需要艦載戰鬥機具備轟炸能力,從而演變出艦載戰鬥轟炸機等用途作戰飛機。

按照中華帝國空軍戰鬥機服役標準。帝國空軍裝備十年換一批,即作戰飛機設計一批、研製一批、服役一批、退役一批的標準流程。當中華帝國將殲十戰鬥機用於出口的時候,就表明中華帝國已經有的一批主力戰機開始服役了。

對於殲擊戰鬥機而言,中華帝國在二十年代研發的殲十系列戰鬥機,其螺旋槳發動機所達到的速度已經接近了極限,中華帝國空軍委員會立時五年多試圖繼續在螺旋槳發動機上面提升速度的努力宣告失敗,因為航空專家們發現,螺旋槳的速度達到900公里每小時後,已經無法再提升了。

而歐美各國的戰鬥機的速度卻在高速發展,英法德等國的主戰飛機速度業已達到八百多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了,中華帝國的殲十戰鬥機已經漸漸失去速度優勢。而對於空戰來說,速度優勢一直被中華帝國空軍認為是絕對制空權重要的條件。

因此,中華帝國空軍委員會決定及時從螺旋槳發動機的道路上抽身出來,尋找其他發展方向。

好在,在這個關鍵時刻,中華帝國英明神武的皇帝王辰浩再次給帝國空軍委員會指明瞭下一代戰鬥機的發展方向,即噴氣式推進方式取代螺旋槳推進方式,從而突破速度障礙問題。

事實上。在飛機發明幾年後。有人就提出噴氣推進的理論。早關於空氣噴氣發動機的設想是法國人洛林在1908年提出的。他建議,將活塞發動機的排氣閥上接一支擴張型的噴管,用燃氣從噴管向後噴shè的反作用力使飛機前行。1910年,旅居巴黎的羅馬尼亞人柯安達進行了早的噴氣式飛機試驗飛行。他用一臺活塞發動機帶動一支管道內的風扇轉動,驅動空氣向後噴出產生了反作用推力。當年11月10rì,從未駕駛過飛機的柯安達用自己設計的飛機進行了一次短暫的跳躍。

這次試飛雖然不算成功,但不少報刊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隨後的20世紀30年代初,英國人惠特爾和德國人歐海因各自在同一時期完成了噴氣發動機的發明。

1936年4月15rì,歐海因與亨克爾飛機公司簽訂了研製噴氣發動機的合同。在隨後的三年時間裡,歐海因終完成了噴氣式發動機。定名為HS3,推力為4000牛,推重比為112。於試飛的配套飛機於1937年底開始研製,1938年chūn製造完工第一架樣機。定名為H…178。

不過,這一時期英國人和德國人對於噴氣式發動機還不予理睬,因此他們的噴氣式發動機不被重視。1930年,英國空軍軍官惠特爾獲得英國噴氣發動機設計專利。此後,他試圖說服軍方和航空發動機企業研製這種型發動機,但沒有成功。1935年,惠特爾的一些朋友開始為他籌集研製資金。同年底,惠特爾設計出第一臺試驗機,定名為年3月,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