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穆�に暝呂鐧卮懦∑驕��50萬年調一個頭,資訊被儲存在礦石中,某些時間上的巧合讓人懷疑磁場異常和猛獁等古生物滅絕之間的聯絡。

南北極完成反轉前會有一段持續很久的無磁場期,那時將出現什麼麻煩?2003年一部叫做《地心末日》的電影對此有過描繪:太空梭和鳥類都找不到路線;帶心臟起搏器的病人斃命倒地;無線通訊癱瘓;原本只在極地地區出現的極光四竄亂飛。而最最厲害的是:失去了磁場的保護,太空高能粒子輕而易舉穿透大氣層對人體造成破壞,來自太陽的大型質子風暴摧毀了大部分臭氧層。

地磁場消失,因為地核不再旋轉。對於那個5000公里外的小怪物,目前我們還無能為力。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最高榮譽沃特曼獎1978年得主Richard A。 Muller近年來致力於研究核—幔面上發生的“雪崩”,這種“雪崩”效應加上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加劇了地磁場的紊亂,他深有感觸地抱怨“人們對於地球內部的瞭解還不如對太陽表面來得多”,而一直在計算“核”的旋轉到底比外面快多少的Paul Richards說法稍稍有異,是“不如對月球表面來得多”。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並不狂野的未來(1)

瘦駝

多年以前,當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個關於恐龍滅絕的電視節目。那些中生代的龐然大物的“突然”消失,同其他的物種大滅絕事件一樣,帶著一種神秘的宿命色彩,讓人著迷不已。然而,我對那些有關誕生的故事更感興趣,比如澄江。我曾在雲南澄江那埋藏著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秘密的灰色岩層前站立良久,如同朝聖。

生生死死,在我們這個宇宙一隅的最近的幾十億年裡,不斷迴圈往復,展現著一種尋常的姿態。既然我們自信地認為審視過了如此之多的生死故事,為何不以史為鑑,把眼光從過去投向未來,大膽做一個不用負責任的預言者呢?

100年後

頻發的氣象災難在新媒體的助推下一次次提醒我們,不管這是不是一個“不便告人的秘密”,全球變暖的腳步正迅速而踏實地向前行進。100年後,兩極冰蓋將大幅度縮小,海平面上升,大氣、海洋環流將發生顯著變化。直面挑戰的,將是北極熊。北極地區本就是一片大陸拱衛的海洋冰蓋,冰蓋的瓦解,使北極熊的生存空間大大減小。大型食肉動物處在生物鏈的頂端,生存需要的領地面積相當可觀,如果北極熊被迫向南方的亞寒帶和北溫帶遷移,將直接面對它們的兄弟——棕熊和黑熊的競爭,穿著白大衣的冰原來客能否在本已擁擠的客鄉拼得一席之地?聽說英國一家博彩公司設賭未來幾十年北極熊會不會滅絕,我準備變賣家產下注它們會滅絕。至於地球的另一端,南極是被海洋拱衛的大陸,即使冰蓋消融,南極的企鵝也不會無家可歸,而且也不用擔心其他大陸的大型動物來南極與它們爭奪地盤。

海洋裡,海水溫度的上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都給生物鏈底層的浮游植物提供了一個發達的機會,同時,那些同在海洋食物鏈底層的浮游動物和腔腸動物也會受益(它們基本不用擔心人類的捕撈問題)。前些日子,一艘美國的航空母艦被一大群黏糊糊的水母堵塞了水迴圈系統,這是一個鮮明的訊號。

至於在陸地上,這次不可告人的“發燒”還不至於根本上改變陸地的面貌。

500萬年後

時間跨度看起來有點兒大,不過在預言家眼裡不過是一瞬。500萬年後,地球重新迎來寒冷時期。在冰期面前,人類的“不便告人”的小動作顯得太微不足道。這時,歐洲的北部,一直到阿爾卑斯山;亞洲的北部,包括我們的首都北京;北美洲包括紐約華盛頓,都將被厚達數百米的冰雪重新覆蓋。

其實對地球來說,如同一個瘧疾病人,冷熱總是交替出現。6�8億年前到5�7億年前、4�7億年前到4�1億年前、3�2億年前到2�3億年前以及從250萬年前直到現在,地球經歷了四次大冰期。

在冰期的大陸上,動物和植物需要面對的,是寒冷和乾燥(冰川封存了地球上大量的水,導致水迴圈減弱)。由於缺少溫度和水分這兩個重要的生態因子,生命將會變得蕭條。

此時的地球中緯度地區,如今廣大的農田,將被冰原和寒冷的沙漠所取代。在這些地方,如果你還能辨別出那些哺乳動物的大概模樣,你會發現它們都變大了,身披長毛,四肢、耳朵、尾巴都比現在的同類小很多。因為只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