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然後一次次復吸。於是Alexander和他的合作者們提出了大膽假設:老鼠們的生活極度糟糕,它們孤獨、壓抑且生活無趣,所以才投入了誘惑的懷抱。
為了證明自己的推斷,Alexander在他的實驗室建立了一個實驗鼠的天堂——“鼠園”。這個方圓200平方英尺(18平方米)的居住區裡有罐頭瓶子可供戲耍,繪著漂亮的溪流和草地,並有大量的小房間供鼠類們進行約會、婚嫁等社會活動。
16只幸運的大鼠被Alexander選中,“撲通”一聲丟入園中,開始了它們的幸福生活。在那裡,有兩種飲料供選:水或是摻了嗎啡的甜雞尾酒。Alexander給對照組的那些關在籠子裡的鼠們也提供了同樣的飲料備選。結果如何呢?真實的天倫之樂顯然超過了嗎啡的人工*,那些鼠園裡的老鼠們對嗎啡溶液幾乎不怎麼碰,而對照組中孤獨、沮喪的老鼠們則很快接受了自己借毒消愁的命運,這些形單影隻的傢伙喝下的嗎啡雞尾酒足足有鼠園裡那幫幸運兒的12倍!
由此Alexander一語道破天機:除非人類也能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真人版的伊甸園裡,才有可能根除任何形式的成癮。而傳統的藥物依賴性研究學者們,雖然很不喜歡Alexander關於尋找戒癮藥是無用功的斷言,卻也贊同“生活環境很關鍵”的結論。藥物依賴性研究人員最後達成共識的觀點,家長們也許該好好聽一聽:一個積極、良好的教育環境,尤其是在兒童期和青春期,是一個人抵抗“成癮”的強有力的保護傘。
縱歡時刻
姬十三
隔了好些天,一個朋友將MSN暱稱改成“力挺竇唯”,我才後知後覺地瞭解到砸車事件的來龍去脈。堅忍的品性固然是在複雜社會里保全自己的良方,偶爾的血性迸發卻彌足珍貴,令人心頭熱。
貢獻一條之後不久的動物新聞。2006年5月17日這天,一頭懵懂的野豬溜進陝西一所法院,悄然酣睡在後院過道。被工作人員發現之後,野豬大發脾氣,不肯乖乖離去,頗是鬧了一陣,最後被聞訊而至的武警同志亂槍擊斃,付出鮮血的代價。
比起一本正經的人類,動物雖然更彪悍、野性十足,但在日常生活中,它們同樣也表現得頗為隱忍。它們曉得如何在動物園裡保全自己,不給飼養員叔叔添麻煩,如何乖巧諂媚從遊人那弄得吃食。家養的寵物,性情更是溫順柔弱,像極了嬰孩,滿足人類憐寵的心理。實驗室的老鼠和猴子,為了搞點小零嘴,不厭其煩地走迷宮,在電腦螢幕前一遍遍做傻兮兮的選擇題,只在被捕殺的剎那,才做抵死的掙扎。連放縱在自然界的野獸,也通常遠遠作路過狀,若非惹急了,不輕易與人類為敵。
不過呢,就像我們要時不時除去正裝跑到KTV去吼一下,動物也不乏性情流露和放縱享樂的時刻。性格靜默的狼,會在月光下放聲悲鳴,宮崎駿的動畫裡,狸貓在夜晚變化成人形,跑進城市來撒歡。
現實生活中,寵物貓是溫順的典範、受虐事件的主角,但它們也有勾起野性的小命門:貓薄荷。貓薄荷是有著灰綠色葉子、紫白色花的薄荷科植物,是誘惑貓兒進入狂歡舞會的入場券——那些優雅從容的高貴貓種,根本無法抵擋它濃郁的香味。把貓薄荷的葉子弄碎扔地上,它們就會跑來,圍著轉,用爪子刨。如果味道足夠強烈,貓便成虎,狂暴,流口水,神志不清地在地上打轉,簡直像人磕了搖頭丸。
貓薄荷裡催情的成分是荊芥內脂,這種揮發性的物質,多半是透過貓犁鼻器中的受體分子,觸動了體內掌管*或情緒的神經通路。有意思的是,對人類來說,貓薄荷意外地有鎮靜作用——有些人說貓薄荷的香味能幫助他們入睡。此外,貓薄荷還有治療偏頭痛的用途。
動物不單單喜歡“磕藥”,它們也愛沉溺於酒精世界,大象就是其中臭名昭著的一員。非洲象在吃了發酵果後,會變得極其興奮而富於攻擊性,而它們的亞洲兄弟同樣常常因為“醉行”而被新聞朋友關照——2002年12月,在印度東北部,有幾頭大象在破壞一個穀倉後意外找到幾桶米酒,喝完之後,它們就開始橫衝直撞,巨大的身軀甩啦甩啦,造成一起六人死亡的交通事故。
酒後飛行則更危險。常有報道說,吃了發酵果子的醉醺醺的鳥兒撞到建築物或樹上,然後一頭栽下來,翹掉。這些肇事者尤以知更鳥和臘翅鳥為甚。每年冬春天,凍僵的果子開始解凍,某些鳥類就統統吃掉這些容易發酵的果子。曾有研究表明,有些臘翅鳥因為毫不節制地吃了過多的發酵果而引發酒精性肝病。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