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又派海童出使漠北(蒙古草原),沙合魯平定中亞,不遠萬里遣使來朝,1413年秋陳誠首次出使西域(中亞)。在大明的京城裡,甚至可以看到埃及瑪木魯克王朝的貢使。
當然,他最為人稱道的壯舉就是派鄭和下西洋。天下穩定,沒有讓朱棣得到一個帝王的滿足,他渴望走出蔚藍色的中國海域,去探訪西洋世界的究竟。1405年,他派鄭和下出洋。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壯舉。鄭和,原是燕王府的一名太監。後隨燕王朱棣南征北戰,立下戰功,很受燕王賞識。朱棣即位,賜他鄭姓。因他又名三寶,人稱“三寶太監”。他是一生都受到明成祖重用的地位特殊的內臣。
明成祖想向海外宣示明朝的強大,讓海外西洋各國紛來中國朝貢。同時,又進行經濟、文化交流。自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奉明成祖諭旨成行的。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同30多個國家加強了往來,進行了各個方面的交流,密切了同這些國家的雙邊關係。這種大規模的海外貿易,是中國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其歷史意義非常深遠。
對於明成祖朱棣為什麼派鄭和下西洋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原來,當年朱棣的大軍攻入南京建文帝皇宮裡時,發現奉天殿火光沖天。原來朱允炆為了不落入朱棣之手,同自己心愛的奉天殿同歸於盡了。士兵們從廢墟中扒出了幾具燒焦的屍體,但並不能辨認出哪具是朱允炆的屍體。朱棣還假惺惺地流淚說:“小皇帝呀,我是為你掃除奸臣來的,你為什麼要自焚呀。”
朱棣如願以償地作了皇帝,但其實朱棣心中隱藏著強烈的不安,他一直都不相信那幾具焦屍中真的有建文帝朱允炆,為了自己順利即位,朱棣匆忙以“天子禮儀”下葬了幾具焦屍。其實,朱棣在位期間,一直沒有放鬆對建文帝的搜尋,先是派戶科都給事中胡瀅遍行全國各地長達16年,秘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後來,派鄭和赴海外尋找。直到朱棣死前一年,有一天晚上,朱棣已睡下,突然聽說胡瀅回來了,急忙穿上衣服,在臥室單獨召見,二人一直談到四更天,至於具體談的什麼,沒有詳細的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胡瀅打聽到了建文帝的確切訊息,並且事隔多年後,建文帝已經沒有重奪帝位的想法了。朱棣終於放心了,從此再也不究問建文帝蹤跡了。
當時許多人也認為建文帝沒有燒死,而是逃到了其他地方。據說,朱棣大軍破城的那天,朱允炆正要自殺,被翰林院編修程濟攔住,程濟說與其自殺,不如逃走,這時少監王鉞拿出一個篋子,說是朱元璋臨終時留下,如臨大難就開啟它。建文帝見到祖父留下的東西,悲鳴不已,連忙讓人焚燒宮殿,皇后心甘情願地跳入火中替皇帝去死。鐵篋開啟後,裡面是三張度牒,分別寫著三個名字:應文、應能、應賢。篋內袈裟、帽、鞋、剃刀,應有盡有,還有10錠白金。“應文”便指未允炆了,在場的還有吳王府教授楊應能、監察御史葉希賢,便是“應能、應賢”了。篋內還用紅顏色寫著兩行字:“應文從鬼門出,餘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建文帝等人剃了發,穿了袈裟,假扮和尚,從密道逃出皇宮。從此以後,建文帝一行人過上了流亡苦旅,雲遊到雲南、湖北、四川、廣東、貴州、浙江,終無訊息。
明成祖的一個重要舉措是遷都北京。即位之初,他重建了被燒燬的奉天殿,但在這座宮殿裡,朱棣並不自在,朱元璋和朱允炆的魂魄以及眾多怨魂似乎一直在大殿內環繞,讓朱棣寢食不安,他覺得死後也無臉見葬在南京孝陵的朱元璋。不過讓他欣慰的是朱元璋晚年就有遷都的想法,所以遷都北京從他一登基時就開始考慮了。
因為朱元璋晚年時突然發現南京皇宮北面地基下沉不少,整個皇宮的地勢變成了南高北低的狀況。這在封建年代,是一種很不吉利的風水,會不利於後代傳承,甚至會絕後。朱元璋此時回想起當年選擇宮址的時候,搞了一系列裝神弄鬼的活動,並命劉基占卜適合之地。劉基花了六年時間在南京到處檢視,可最終占卜的“新宮”,竟在一片低窪的湖水中,且偏於整個城垣的東部。而中國古代皇宮擇址的傳統都應該是方正規則,居於城中心,且更不應擇低窪之地了。因此,劉基為朱元璋所卜的“新宮”宮址,至今另人費解。據說這裡是鐘山龍脈的“龍頭”,風水極佳。為了填湖造宮,工匠們在湖底鋪墊巨石和打樁,然後用石灰、三合土分層夯實。經過一系列艱鉅的填湖工程,地基問題才算基本解決。最殘忍的是朱元璋為了圖得吉利,竟將當地一個名叫田德滿的老漢投入湖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