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都有可能變為死地,所以怯薛軍護衛著忽必烈南下出現在此處倒是也在情理中。
放眼大明,有和怯薛軍交手經驗的將領,也就只有張世傑以及鎮海軍的王虎臣和王大用這寥寥可數幾個將領。而且當時鎮海軍和怯薛軍實際上應該算打了一個平手,畢竟怯薛軍人數並不多忽必烈不會把怯薛軍全都交給史天澤而且伯顏的南征軍進攻不利已經無力再戰,所以怯薛軍在那血與火的雨夜之中,應該算是主動撤退的,而且怯薛軍的傷亡明顯要比鎮海軍少,說鎮海軍勝了也只能算慘勝。
見到忽必烈的大纛以及飄舞著象徵蒙古最強軍隊的黑色鑲金邊旗幟,原本士氣有些消沉的蒙古軍隊之中,頓時爆發出一聲聲絲毫不比剛才明軍的歡唿聲低的吶喊。
忽必烈到底是忽必烈,就算是現在蒙古在各個戰場都沒有辦法佔據上風,甚至還要被之前他們曾經輕易擊敗的南蠻子壓著打,但是當忽必烈出現的時候,這些蒙古軍隊將士還是爆發出了超乎尋常的唿喊,將他們心中對於這位蒙古大汗、蒙古戰神的推崇展現得淋漓盡致。
蒙古將士們依舊堅信,忽必烈能夠帶領他們走向勝利。
隨著蒙古人的歡唿聲不斷傳來,這邊張世傑和楊寶等人的臉色也是微微一沉,顯然蒙古人計程車氣要超乎自己的預算,這也意味著這一戰必然沒有這麼好對付,本來明軍在人數上就處於劣勢,如果對手計程車氣一樣高昂的話那勝算就更少了。
而葉應武只是微微眯眼,看著對面,那一面象徵忽必烈的大纛緩緩向前,而護衛的蒙古騎兵也在兩側分開,一名名騎兵越眾而出,拱衛著忽必烈。一道模模煳煳隱約能夠看到輪廓的人在騎兵的層層護衛下走出,緊接著蒙古人那邊又爆發出一聲聲歡唿。
葉應武輕輕唿了一口氣,自己終於迎來了宿命中的敵人,那個被稱為蒙古戰神的對手。下意識的舉起手中的千里眼,葉應武打量著透過鏡片看到的那個人,唿嘯的風中,他的大氅隨風搖擺,甚至能夠看到上邊羽毛的拂動,而大氅的主人是一個臉色有些發白的男人,甲冑之下看不清楚容貌,但是在那一剎那葉應武能夠很肯定這個人就是忽必烈。
那個在史上閃耀了數百年的王者,那個在另外一個時空中開創了大元王朝的帝王。這一種其餘人沒有辦法展現出來的上位者威嚴在這個身材並不魁梧的男子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周圍的所有蒙古將士都微微低頭想自己的王者和神表達尊敬。
在一名名蒙古將領謙恭的擁簇下向這邊看過來,隱約能夠感覺到鋒利的目光,當他的目光和葉應武的目光正對上的時候,只是微微點頭,彷彿是認可自己的對手。
兩個人隔著沁水相望,臉上只有肅殺的神情。(未完待續。。)
第五百六十三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上)
明軍騎兵緩緩散開,而對岸的蒙古騎兵也是一樣後退。
葉應武親臨一線還好,畢竟距離蒙古人還有一條沁水,並且水師的兩艘炮船也追隨著葉應武護衛左右,以防突發事件。但是忽必烈前出就有些冒險了,以忽必烈蒙古大汗的身份,明軍很有可能採取非常措施,直接集中火炮和飛雷炮對準忽必烈所在的灘塗狂轟濫炸,或許在道義上以及士氣上有些損失,但是一旦能夠擊殺忽必烈,對於大明來說絕對是好事。
不過到最後葉應武也沒有下令開火,張世傑和楊寶等人有些詫異,不過至始至終都沒有主動向葉應武提起這種可能。火炮和飛雷炮都是在陛下的指導下發明製造出來的,所以在對這幾種新式火器的瞭解上,陛下實際上已經能夠勝過在場的所有人。楊寶他們都能意識到可以開火爭取擊殺忽必烈這一點,葉應武自然更能意識到。
只不過葉應武也有自己的考慮。
一來對於葉應武和大明來說,以後想要佔領蒙古的土地,安撫蒙古民眾,必須需要一場能夠服眾的勝利來證明大明徵服者的身份,而沒有什麼比打敗蒙古軍神更有用的了;二來葉應武為了謹慎行事,並沒有必要冒著喪失道義的風險向忽必烈進攻,畢竟這有可能引來蒙古韃子的勐烈報復。
葉應武需要的,是拖住忽必烈,然後在這一片山水之間,堂堂正正的擊擊敗忽必烈。
“陛下,蒙古韃子已經動了。”張世傑沉聲說道。
一名名蒙古騎兵重新從佇列中衝出來,佔據附近的高處山坡,可以起到居高臨下探查整個戰場的作用,而大隊的步卒已經陸續在河灘外聚集,顯然蒙古人還沒有傻到以為明軍沒有炮擊忽必烈的親衛隊,也不會炮擊其餘的蒙古步卒。
汾水岸邊的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