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2部分

著賈似道這麼多年的手腕,還愁制服不了一個小小的葉應武。

這裡是臨安,不是興州,不是襄陽!

而葉應武新的對手,不是阿術和那些荒蠻未化的蒙古韃子,而是賈似道,而是他陳宜中和翁應龍!

陳宜中的嘴角浮現出一絲猙獰的笑容,看向翁應龍:“沒什麼事,只是在想那位葉使君,現在在想什麼。”

翁應龍微微一怔,旋即搖了搖頭,陳宜中啊陳宜中,你可不要太輕敵了,那葉應武的手段,某可是親身經歷過的。同時翁應龍也感覺到了來自心底的苦澀,有這樣的同伴,不知道是會取得勝利,還是會敗得更慘?

這臨安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龍潭虎穴一般的存在,現在更是暗流湧動,葉應武,不知道你又會怎麼表現?(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日勸農桑

ps:今天第二更,萬字!

“便起高亭臨北渚,欲乘長日勸春耕。”陸秀夫輕輕吟誦兩句,笑著看向身邊的葉應武,“使君,現在可真是站在這大江渚頭上,再過一兩個時辰春耕典禮就要開始了,還是抓緊趕過去為好。”

春風吹卷著葉應武的衣袖,兩個人策馬沿著大江之畔在半壁山下繞行,山上赤旗迎風、營寨連綿。而衝上高處,已經可以看到陸陸續續向著城外走去的百姓,而伴隨著他們還有喧天的鑼鼓聲。

雖然之前也曾經瞭解過這種華夏民族表達對於土地和時令尊敬的儀式,但是葉應武卻並沒有參加過,只是不曾想到,現在竟然在七百年前的南宋,眼睜睜的看到了這活的春耕典禮。

在重農的中國封建社會,農耕永遠都是恆久不變的主題,即使是在商貿和經濟已經達到中國古代頂峰的南宋,也毫不例外。當初宋高宗在臨安郊外勸耕的八卦田一直到七百年後還能夠在杭州城外尋覓到。畢竟對於封建王朝來說,在豐厚的金錢,也難以比擬沉甸甸的糧食。而春耕典禮對於新的一年耕作的開始和對於風調雨順的祈求,更是被當做一年當中勸農的必不可少的環節。無論是在汴梁都城還是在臨安行在,每年春耕都會有皇帝親自主持,而各地州府也是由最高行政主官來主持。

本來葉應武應該昨天就率領天武軍啟程的,不過考慮到百姓們的期盼以及葉應武在興州一帶不可替代的民望聲名,新官走馬上任屁股都沒有坐熱的陸秀夫就毫不猶豫的讓葉應武前來擔當春耕典禮最大的嘉賓。

畢竟葉應武是興州百姓們心中的守護神和戰無不勝的王者。而新的一年已經正式進入軌道,陸秀夫自然想要興州在農桑方面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畢竟對於大多數興州百姓來說,都是去年後半年甚至年末才在興州定居的。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在興州這片土地上第一年的春耕,自然分外重要。

包括天武軍的將士們,對於春耕也有濃厚的興趣和期望之情,畢竟他們本來多數都是農家出身,自然希望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能夠更加肥沃繁榮,也更希望能夠看到自家曾經耕耘和揮灑汗水的土地在自己的目光下接受來自上天的祝福。

不管是出於怎麼樣的原因,葉應武就這樣把行程推遲了一天,而且即將遠行臨安的天武軍將士全部放假。准許參加春耕典禮,以一個興州百姓和土地耕耘者的身份。

“走,咱們過去看看。”葉應武揮動馬鞭,戰馬長嘶,在官道上飛馳。而葉應武的親衛騎兵不敢怠慢,急匆匆的跟上去。畢竟這是在興州自家的地盤上,葉應武也並沒有出動百戰都貼身保護,有這十多名親衛已經足夠了,畢竟還沒有誰有膽量在興州這三縣之地挑戰葉應武。

喧鬧聲已經越來越大。黑壓壓的人群已經走出了城門。

戰馬嘶鳴,葉應武在城門前猛地拽住韁繩,定睛看去。

當先的一尊魁梧大漢,面色黝黑。豹頭環眼,鐵面虯髯,長得頗為醜陋。而身上則是披著不知道哪個朝代的官府,一手握劍。一手握蝙蝠,在前面趾高氣昂的開路。而民眾們則是快速的躲到官道兩側,彷彿前面有什麼艱難險阻和妖魔鬼怪,都能夠讓這個大漢制服。

大漢也不羞澀,聽到喝彩上,走的更是昂首挺胸,大有捉盡天下魑魅魍魎的架勢,這扮演的,可不就是捉鬼的**師鍾馗麼。

而在鍾馗的後面,則是象徵著風調雨順的風師、雨師。一個披著白袍,手中拿著一根白色紙條,賣力的吹動,那紙條不斷地在風中飄蕩,彷彿就是這白衣的風師喚來的春風浩蕩。另外一個則是手裡抱著一盆水,不斷地灑向路邊,圍觀的民眾非但沒有退縮的意思,反而爭先向前,彷彿被那水灑到,便能夠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