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精銳,張全義最後說動李罕之乾脆歸降秦藩。
二人降秦,轉身就帶著郭崇韜殺回河陽。
幾乎是同時,李璟和周德威的兩路兵馬進攻昭義潞州,盂立方匆忙迎戰,兩面受敵,連連失利,只得匆忙調回進入河陽的兵馬,憑太行山守天井關。如此一來,劉經卻再擋不住郭崇韜、李罕之、張全義三員大將和數萬精銳兵馬的進攻,損兵折將,丟地失城,沒多久,懷州、盂州相繼失守,除了原本從昭義鎮搶來的澤州在太行山以北,此時還被孟立方佔據著,河陽傳統的孟州、懷州、衛州三城,完全落入秦軍掌控之中。
劉經挾帶著諸葛仲方及少量殘兵敗將,乘船逃往鄭汴,投奔朱溫。
秦軍一舉拿下河陽鎮,經此一戰,秦軍已經打通了通往洛陽的通道。從魏博沿黃河北岸一直到河陽的孟州,在河陽那裡不但有一座河陽大倉庫,同時這裡也有一座河陽大橋,河陽大橋,飛跨黃河,直接連線洛陽。大橋北岸是河陽鎮孟州河陽城,南岸則是洛陽金墉城!(未完待續……)
第1016章 群臣勸進
真龍元年七月,秦王李璟自太原過井陘,東返河北鎮州,然後順北運河直下魏州大名府,稍作停留休整後,進入河陽鎮,一路經衛、懷、盂三州。七月九日,李璟在孟州河陽城面見了李罕之與張全義二人,授李罕之准將軍銜,加河北行省左都指揮使之職。授張全義文散階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實職農業部部長。並對歸附的河陽軍給予賞賜,部份精銳之兵整編入秦軍,其餘部隊則發給路費遣散歸家。
七月九日,李璟率五萬人馬,在周德威、郭崇韜、李罕之和張全義四員大將的護衛下,跨過河陽大橋,到達黃河南岸,進入洛陽北面金墉。洛陽城的王處存和楊守亮等洛陽降將出城來迎,金墉城守軍望風而降。
在金墉城,王處存、楊守亮跪地迎接,李璟雖不恥於這些牆頭草,可面上卻沒有表露,一套表面功夫做的極好。對於投降的五萬洛陽將士,都給以賞賜,並且當眾宣讀了一份對洛陽降將官吏的封官賞賜,基本上,雖然各人得到的新官職有些還不比原來,但他們也清楚,如今秦藩的官職比長安那邊的官職要值錢的多。得了賞賜,眾人也終於踏實了下來。他們來之前,還一直擔心李璟會來個過河拆橋,鳥盡弓藏,翻臉不認人。
洛陽和河陽的先後歸附,讓李璟南下形勢一片大好。尤其是河陽的歸附,讓李璟打破了洛陽外圍的四鎮包圍圈,直接繞過了河中的風凌關,昭義的壺關、天井關。洛陽的武牢關等要塞。從河陽直通洛陽。水陸兩條通道打通。洛陽徹底到手。甚至河陽的陷落,讓秦軍對於昭義鎮完成了三面包圍,對宣武鎮,則形成了四面包圍之勢。
七月十日,李璟進入洛陽城。
和進入太原一樣,進入洛陽的這一天,李璟也讓秦軍進行了一次威風凜凜的兵馬入城式。
一支支換上乾淨軍袍,鋥亮鎧甲的秦軍部隊。不論騎兵還是步兵,都騎著涮的乾乾淨淨,毛色油亮,且都是各隊毛色一致的高頭大馬,雄糾糾氣昂昂的入城。
洛陽,大唐的東都,數朝國都,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十三朝國都,甚至還有王世充的鄭國等許多梟雄的割據朝廷曾立都於此。
十三朝帝都洛陽位於洛水之北,因水之北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神都。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嶽,北依王屋太行,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就有八關都邑,八面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號為中原中心。
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
洛陽是整個中土王朝建都最多之地,先後曾有一百多個帝王在此指點江山,這裡被稱之為千年帝都,尤其是漢洛陽與隋唐洛陽,更是規模寵大。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洛陽,立於河洛之間,居於天下之中。
如今,這座偉大繁華的都城,徹底向李璟敞開了大門。
隋朝統一南北,楊廣大力經營洛陽,營造洛陽城。李唐建立之後,尤其是武則天執政之時,更是大力擴建東都,改洛陽為神都。即位之後,更定為武周的國都,唐明皇,更是長期居於洛陽。唐朝二百餘年天下,二十餘位天子中,其中有一半的皇帝經常在洛陽,加起來的時間達到一百餘年。
同樣的,安史之亂後,唐朝衰弱,長安都被攻破數次,洛陽雖然也先後陷入安史亂軍以及黃巢的手中,但論起來,洛陽遭受的破壞卻比長安好的多。不管是天寶之亂還是黃巢之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