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在一篇文章裡嘲笑為蠢豬。

權謀和機變與道德是兩回事,但是我們能指責吳佩孚道德上不知圓滑機變麼?好像我們會陷到另一個困境裡,當日本人來了,很多的軍人在活著還是操守氣節兩者之間作出選擇的時候,多數選擇了合作活著,把生存放在第一位,很少有像吳佩孚身上鼓盪出道德的勇氣。

一九三七年,日本佔領北京,蔣介石勸他南下,他回電說:“世上有桃源則去,未有則不去”,有人勸他搬進天津租界,他有句名言:不借外債,不入租界,不納小妾。吳佩孚的髮妻張佩蘭是一個普通小店鋪老闆的女兒。兩人結婚時吳佩孚還是一個破落的窮秀才。後來吳佩孚輝煌後,始終不肯拋棄其糟糠之妻。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人無子女,其妻勸吳納一小妾,不要斷了吳家香火,吳不從。

一九二二年,一個德國貴族女子,迷上了吳佩孚。不遠千里跑到洛陽,向他當面求愛,被斷然拒絕。該女子還不死心,回到上海,不斷給吳佩孚寫情書。幾個月後,所有的情書都沒開封地退了回來,最上面的一個封面上寫著“老妻尚在”四個大字。

吳佩孚最讓人稱道的是他的民族氣節。早在他一九二四年戰敗下臺時,日本人就表示要出錢幫他東山再起,吳佩孚當時就拒絕了:“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用外人插手。”比起那些挾洋自重的人來真是讓人肅然起敬。

一九三七年北京被佔領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