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精心準備的課,卻上得很糟。由於太緊張,每一個從口中說出的字,如同從瓶子裡往外一個一個蹦豆子。講話極不順暢。

評課的時候,儘管評課的老師說得很婉轉,但我看到評課老師眼裡分明寫著輕視二字。事後,我給自己定了兩條,一條是要樹立信心,克服一見多人聽課就緊張的缺點,一條是有目的的讀一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爭取做個能挺起胸脯在講臺上旁徵博引,談笑風生的瀟灑老師。就這樣,靠了這些,今天,我終於成為一個成熟的教師了。

大凡人們都願意把美好的記憶或者是自己得意的一面呈示於人,而我卻曾經不止一次地對別人談過自己這些被人輕視的經歷,是我想借此譁眾取寵使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嗎?不是。其實,我這樣一個凡俗女子,和其他普通人一樣,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賞。得到肯定和讚賞時,同樣會喜形於色,如沐春風。但在經年的被輕視中,我發現自己練就了能看清自己,亦能看清身邊的一些生活本來面目的敏銳觀察力。被輕視中,把自己放得很低,於是就像河湖匯納溪流那樣從別人那裡學到了很多有益的東西。

輕視並不像毒藥那麼可怕。

如今我願意把輕視作為一份人生的禮物而不是作為憎恨的理由珍藏在心裡,並且時常翻出來,像把玩一粒寶石那樣,用欣賞的目光注視它。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您的孩子為何“屢教不改”?

您望子成龍,您望女成鳳,您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期望。您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不但沒有學好,反而做了許多讓你頭疼的事情來:他們或戀愛成風,或拉幫結夥,或打架,或在半夜三更悄悄潛出宿舍進網咖……

於是,您或言辭激烈地批評,或語重心長地說教。大多數時候孩子洗耳恭聽。還有極個別的孩子拗著脖子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那也會被您連珠炮的“口誅”批得“體無完膚”,只好“啞口無言”,做出心悅誠服的樣子。

您就常常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一提這類事不是無奈地搖頭就是咬牙切齒一副憤激的模樣。

您的孩子為何“屢教不改”?筆者以為,在我們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癥結。

癥結之一:隨意地給孩子貼“孺子不可教”和“屢教不改”的標籤。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心理暗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資訊,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資訊,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積極的暗示可幫助被暗示者穩定情緒、樹立自信心及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消極的暗示卻能對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響。

如果您給孩子貼“孺子不可教”和“屢教不改”的標籤,勢必會在自己心中有意無意產生暗示:這個孩子已經無可救藥,我沒有辦法使他改好。如此以來,那犯錯誤的孩子從您那裡就會接受暗示:或者是我這樣爸媽拿我也沒什麼辦法,或者認為爸媽已經放棄我了,我的確是再也沒有辦法進步了。

從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行為做到慎之又慎是多麼的重要。

癥結之二:家長審視思考自己為何“屢教”使“孩子”不改的問題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待孩子的問題時有情緒化傾向。

情緒左右著行為,情緒左右著你對待孩子的態度。

事實上,在你的好心情下,孩子一般沒什麼問題,大問題也會有變成小問題的可能;在你的壞心情下,小問題會被放大到使你大發雷霆聲色俱厲的地步。

把愁和焦急甚至痛恨留在心裡,把笑和愛帶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育子環境,是育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

癥結之三:教育孩子時過分關注學生的缺點,尤其是當孩子犯了錯誤出現問題的時候。

著名作家畢淑敏的文章《優點零》值得我們做家長的一看。作家文章裡講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做兒童心理研究的朋友發給孩子們一張表,讓他們填填自己的優點和願望,可很多孩子認真地填寫了優點零、願望零。出現優點是零這樣的填寫結果,不能不引起家長的反思。

在家庭中,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擺事實講道理”曾經是那麼的蒼白無力,它惡化了家長和孩子之間本來融洽的關係。孩子們甚至以離家出走來逃脫家長的束縛,去找尋所謂的自由。

家長一次次的老調重彈,一次次的苦口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