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生的午餐這些事情,再就是儘可能的改善一下交通。同時會出版一份期刊,算是會刊吧。不定期的把國外的,國內的教育方面的大事好事發布出來,把西部的情況寫給東部的人看看,把東部的資訊展現給西部,給他們的生活增加點動力。
還有教師的補貼,您老可能不知道,農村孩子上學難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老師,但不是真的沒有老師,而是這些老師的收入實在太少了,少到養不活自己,更何況還有家人。大部分西部山區的老師甚至連個教師資格都不被承認,能在那裡堅持持教的教師,全是人格偉大的人,靠一種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們的愛在堅持著。我要幫助他們,能讓他們看到事業的希望,讓他們能靠自己的努力養家餬口,當然,如果國家能有一些政策上的支援就更好了,必竟一個不值錢的名份,在他們的眼裡卻可能比天還大。”
老人皺了一下眉頭,向後靠到沙發靠背上,過了一會兒扭頭對一邊的老人說:“應該多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地方偏了心不能偏,要形成制度,對基層工作者要多考慮多照顧,不要做官老爺。”
張興明說:“爺爺,這個可不能怪地方,那邊太窮太落後,政府也是有心無力,所以我才說要發動民間力量做為政府工作的有力補充。國是所有人的國,不是某些人的,也不是政府的,其實我覺得政府的主要工作更應該是協調,監督和服務,而不是從小到大所有事情一把抓的什麼都去管,管不過來的。”
坐著幾個老人的目光都看在張興明身上,一剎間張興明感覺一種無形的壓力壓迫在自己身上,不由有點出汗。
中間的老人又閉目安靜了一會兒,睜開眼睛說:“小周。”
老人身後站立著的一箇中年人馬上過來俯身輕聲說:“我在。”
老人指了指張興明說:“給他安排一下,做我的政策顧問。明天就辦。”小周答應了一聲,又退回去了,馬上張興明就能感覺到盯在身上的目光移走,身上一輕。
老人側了側臉對張興明說:“你的基金準備叫什麼名字?投入多少?”
張興明說:“我打算叫希望基金會,給孩子們帶來希望,給祖國培育希望。暫時先期投入二個億吧,後面每年會按情況增加。我也希望能透過我們,給民營資本慈善走出一條路來。”
老人點了點頭,說:“好,希望這個名字好,就叫中國希望基金會吧,多拍些照片,我也看一看。”張興明答應了一聲。
老人又說:“你這個協調,監督,服務說的好,年輕人腦子就是要活一些,有沒有詳細的想法寫出來拿給我看看,我也學習學習。國家在改革開放,政府也要改革開放,老一套早晚是要丟掉的,政府工作人員要不斷學習,不學習就要落後,就做不好工作。”
張興明答應了一聲。
半圈老人都點著頭答應了一聲,若有所思的樣子。
老人閉目靠在沙發上靜了一會兒,輕輕說:“就這樣吧,我累了,小娃娃,有事情可以給小周打電話,我老了,電話聽不清楚了。有什麼想法就寫下來拿給我看看,這個顧問可不是白當的。”
張興明答應了一聲,隨著老爺子們站起來,踩著厚厚的地毯出了房間,老人瘦小的身體靠在沙發上,也沒有睜眼睛,小周靜靜的站在他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