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開火。有一架安家軍戰機躲避不及,被擊中尾翼,拖著濃濃的黑煙,向地面墜落。
但是,更多的安家軍戰機開始了俯衝。
地面上的日軍官兵,聽見刺耳的嘯叫聲不停響起,心驚膽寒,很多日軍陸海軍飛行員在地面上就被激射的炸彈碎片和狂暴的子彈給擊倒。
而一些在滑跑道上勉強起飛的飛機,則被打成了大火球,剩下有幾個幸運兒躲過了安家軍海軍俯衝轟炸機的轟炸,但是起飛後他們的運氣也就到頭了,因為在空中有一批安家軍的艦載戰鬥機在等待著他們。
猛烈的轟炸場面,從馬埃島南部機場,一直蔓延到港區軍用機場和西北部的貝爾翁佈雷軍用機場,到處都是爆炸的硝煙和火球,日軍機場的跑道上,到處都是燃燒的飛機和殘骸,短時間內日軍陸海軍航空隊便遭遇滅頂之災。
隨著最後幾架日軍戰鬥機拖著濃濃的黑煙墜地,安家軍海軍艦載機攻擊群的出擊任務圓滿完成,在付出近三十二架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的代價後,日軍五個飛行中隊共一百一十多架戰機成為了歷史名詞。
機群在馬埃島上盤旋一圈,再次確認沒有日軍戰機的蹤跡後,開始成群結隊向東南方的艦隊所在地返航。
維多利亞港東南方海面上,安家軍海軍印度洋艦隊第一戰列艦隊的“凱旋”號(BB…3)、“西海”號(BB…4)戰列艦,以及“田單”號(CA…11,前法國“凱迪納”號)、“李績”號(CA…12,前法國“圖爾雅”號)、“秦瓊”號(CA…13,前法國“福煦”號)、“孔明”號(CA…14,前法國“圖爾維爾”號)重巡洋艦,開始脫離編隊。組成對岸攻擊艦隊。
以一艘戰列艦率領兩艘重巡洋艦的編隊,排成了兩行橫隊,炮塔緩緩轉向方向,在他們上空是安家軍海軍航空母艦所派出的四架偵察機,可以把日軍海防炮臺的情況及時反饋到炮擊戰艦上。
隨著座標報告完畢,安家軍海軍戰列艦和重巡洋艦,開始向馬埃島東南方的日軍岸防工事開火。偵察機後座上的炮火校射員,緊張地用望遠鏡觀測在那濃烈的硝煙和炮彈炸起的灰塵中隱約可見的目標,評估損毀情況,並不停地校正炮彈的落點。
為時一個小時的炮擊。讓馬埃島東南方日軍以150毫米加農炮位主的海岸炮臺幾乎損失殆盡。
大型登陸艦上的安家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官兵,開始透過繩網,轉移到下方的小登陸艇上。這一波攻擊陸戰第一師僅僅只出動了一個營的部隊,試探日軍的防禦情況。
“開船!”
“埋下頭,小心流彈!”
負責第一波攻勢的安家軍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向登陸艇裡計程車兵大聲喊道。
“我們擁有空中和海面優勢,沒什麼好怕的!”
“只要登上陸地。就是勝利!”
一艘艘登陸艇,在印度洋中部地區的波濤中,劈波斬棘,向前快速前進。
在登陸艇的船艙裡,以班排為單位的基層指揮官們,藉著登陸前的最後十多分鐘。向士兵們做著最後的動員。
有些登陸艇裡沒有裝載任何士兵,上面是臨時加裝的火箭發射器,靠近海灘後。這些負責火力支援的登陸艇,由縱向變為橫向,火箭發射器開始“嗖嗖”地發射火箭彈,將灘頭用彈片給犁了一遍。
登陸艇衝上灘頭,登陸門緩緩地落在了沙灘上。這時夾在剛才火箭炮彈裡的煙幕彈,已經在灘頭陣地上製造出了可以遮蓋並掩護登陸官兵的煙幕牆。
在第一波登陸艇後面。是十四輛“豚I”型水陸坦克。
這個坦克連的主要任務是掩護步兵攻佔灘頭陣地,併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坦克裡的彈藥以榴彈為主,穿甲彈和破甲彈只有八發,因為根據飛艇和偵察機多次高空偵察,在馬埃島上並沒有發現日軍坦克的蹤跡。
當厚重的煙幕被海風吹開的時候,運送第一波官兵的登陸艇,已藉助收起在衝灘時扔下的錨鏈,將自己拖回了大海,向艦隊開去,以準備第二波更大規模的登陸攻勢。
這時候,安家軍海軍陸戰隊員已經在灘頭陣地展開,而“豚I”型水陸坦克也有兩輛衝上了灘頭陣地,在先期上岸的工兵作用下,為坦克開闢出衝擊道路。
安家軍海軍陸戰隊員和上了岸的“豚I”型水陸坦克開始一起向日軍的灘頭陣地發起第一次試探性攻擊。
而和海軍陸戰隊員一起登陸的艦隊艦炮火力觀測員,則在後方等待日軍的殘餘火力點開火,然後好向後方的安家軍炮擊艦隊報告,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