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給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兩封內容相同的信;國務卿赫爾則給張伯倫和達拉第發出兩封同樣的信,呼籲他們繼續談判,以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設'性'地解決爭論的問題”。二十四日,羅斯福又給墨索里尼一封秘密信件,請他“幫助繼續努力,以求用談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爭論問題達成協議,而不要訴諸武力”。
當晚,羅斯福給希特勒去信,建議在歐洲某一地區立即舉行會議,由對於捷克斯洛伐克爭端直接有關的各國參加。這個建議說:“繼續談判仍然是唯一的途徑,透過這種途徑,眼前的問題可以在持久的基礎上得到解決。”
於是,慕尼黑會議正式舉行。
昨天午後,阿道夫。希特勒在巴伐利亞歡迎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的'政府'首腦。為了使會議按其既定的目標進行,一大早他就前往德奧邊境迎接墨索里尼,並且為在會議上採取共同行動而定下了基調。張伯倫動身到慕尼黑之前,已經打定主意不讓任何一個人阻礙他同希特勒迅速達成協議。至於達拉第,由於法屬安南局勢不穩,中方尤其是安家軍表現出的強硬態度,一直渾渾噩噩的,到後來知道中**隊越過中安邊境,正式進軍安南後,更是表現得失魂落魄。
會談在柯尼斯廣場的首府裡舉行,從一開始就有一種“普遍親善的氣氛”。沒有人當'主席',整個程序都是很隨便的親切交談,墨索里尼發言時接觸到了實質問題,他說,“為了提供一個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帶來了一個明確的書面建議。其實,這個建議本來就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國外交部由戈林、牛賴特和威茲薩克草擬出來交給墨索里尼的。
心不在焉的法國總理“歡迎義大利領袖的建議”,說他是本著客觀和現實的精神提出來的;英國首相也“歡迎義大利領袖的建議”,並且宣稱他本人也想到過一個同這個建議相似的解決辦法。
由於“義大利建議”受到全體與會者的熱烈歡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數細節還要推敲了。中國時間今天下午四點,希特勒、張伯倫、墨索里尼和達拉第在《慕尼黑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個協定規定,德**隊將在明年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明天進軍捷克斯洛伐克,並且在一月十日前完成對蘇臺德區的佔領。
聽完約瑟夫的介紹,安毅暗暗感嘆。
和自己相比,希特勒更像是帶著幸運光環的主角,輕輕鬆鬆就獲得一個大國工業門類齊全的大片領土,而自己謀取毫無工業基礎的安南,卻殫精極慮,處處尋找道義上的制高點,唯恐行差踏錯一步導致局勢發生不可預測的變化。以敘府現在看似強大、實則虛弱的生產能力,在列強的干預下,要不了多久就支撐不住,最後不但自己和安家軍要倒黴,失去了西南工業支撐的中國也要飽受列強欺凌,後果不堪設想。
好在至今為止,事情完全照著預想的發展,沒有出現不好的勢頭,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安將軍,除了表示恭賀外,我還帶來了元首對於您的謝意。元首說,沒有中國的朋友在亞洲牽制英法的注意力,《慕尼黑協定》不可能這麼容易便籤署。他詢問中國的朋友,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
約瑟夫提起希特勒,一臉的嚴肅。
安毅想了想,道:“現在我們剛剛進入安南,許多事情還未理出頭緒。但我想,無論何時,能源和電力的建設,都處於首要位置。因此若是可能的話,我想請德國朋友在安南的西部高原上,幫忙修建大型水電設施,鋪設供電輸電系統,我們願意拿出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與德國朋友分享。同時,在大型船舶的設計及製造上,我們的能力還有所不足,特別是船舶的大型動力系統,對我們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非常需要德國朋友的幫忙。”
約瑟夫點了點頭:“還有嗎?”
安毅想了想,又道:“德國剛剛把蘇臺德地區納入德意志版圖,若是我預料不錯的話,未來三到五個月,德國將把捷克斯諾伐克剩下的部分一起吞併。我想在捷克斯諾伐克猶太人向滇南遷移過程中,請元首予以方便,不要太過為難他們,這樣也可以為元首贏得個好名聲。”
約瑟夫沒想到安毅提的竟然是這個請求,情不自禁地抓起同樣一臉感激的妻子艾拉。凡的手,動容道:
“將軍不愧是一個仁厚為懷的人,竟然如此有愛心,竟然把難得的向希特勒尋求幫助的機會,讓給了猶太人,也不枉猶太人把將軍視為真正可以信賴的朋友。”
說到這裡,約瑟夫放低了聲音:“安將軍,可能你對我身為一個英國皇家的男爵,卻跑到德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