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她只是個十歲女童,興許會聽不懂,但如今她心性已是成人,又在前世隨師父遊歷數年,見識過不少人情世故,雖不清楚朝廷政事之類的,卻也聽出這兩位長輩的對話有些異樣。

此時的京城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變故,蘇太太說的是“顧大人只要忠於王事,就不會牽連到他身上”,那若是大伯父不“忠於王事”呢?蘇家是柳家姻親,顧家也是柳家姻親,兩家向來沒有矛盾,伯祖母想要兩家人親近些,甚至產生了聯姻的想法,也沒什麼出奇的。可這位蘇家姑太太,卻似乎有些避開的意思,不大情願跟長房的人親近。蘇家是才從京城出來的,想必對朝廷局勢十分了解……

文怡又想起,從前曾聽祖母說過,長房的大伯父是因為對皇帝有擁立之功,才會受到重用的。只是如今這位皇帝身體不好,在位不過二十餘載,前世她前往京城時,已經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二年了。六堂姐文慧行事如此張揚,她背後到底有幾個靠山?前世隨師父遊走各地,也曾見過因為壞了事而被抄家的高官顯爵,也有原先風光無限的大家族因為在新帝上位前做了錯事而被連根拔起。文怡心裡有些不安:若是長房被捲進朝廷爭鬥中……

她開始質疑自己的決定,顧氏一族也不是隻有一個長房,六房只依靠長房,是不是太冒險了些?

於老夫人接連受挫,有些氣悶,但蘇太太又句句在理,她不好發作,無意中回頭要茶,看見文怡坐在不遠處,若有所思,便問:“文怡,你在想什麼呢?!”

文怡一驚,忙收斂了神色,微笑道:“侄孫女兒聽見伯祖母與姑太太說起寺裡辦的法事,便想起了祖母前兒對侄孫女兒唸的幾篇佛經來。”

於老夫人搖搖頭:“你祖母也是糊塗了,你一個孩子,她對著你念什麼經?!”

文怡笑道:“祖母原是想向佛祖祈求侄孫女兒平安康泰的,原是她老人家的一片慈愛之心。”

於老夫人仍舊不贊成:“她在佛前念得了,對著你念做什麼?小孩子就不該沾這些東西,若是移了性情,可怎麼好?!你祖母就是性子太拗,不懂得別人的好意!脾氣一上來,便什麼都不顧了!幾十年了也沒個長進!”

文怡不愛聽她指責祖母,低頭道:“我聽了也是喜歡的,佛經能叫人心裡平靜下來。”

於老夫人笑了:“你一個孩子,難道還有心裡不平靜的時候?”

文怡淡淡地道:“侄孫女兒年紀雖小,卻也知道好歹,難免有生氣的時候。只是讀多了佛經,心裡便知道,生氣是不好的,只會損傷自己的身體,又於事無補。其實有些事,看得開了,便也不算什麼了。所謂的榮辱,不過是虛的,心境平和喜樂,才是最重要。”想到祖母慈愛,她不由得放柔了目光。

是她想岔了,其實,只要她好生孝敬祖母,多替祖母分憂,多想法子給祖母養身體,祖母未必會得病,她何必為著不一定會發生的事,便在這裡忍氣吞聲?祖母向來是孤傲性子,知道了也不會高興的。

於老夫人聽了她的話,不由得心下暗驚。連蘇太太望向文怡的目光都不一樣了。

第九章 人心難測

更新時間2010…11…28 11:28:12 字數:4005

文怡一番話驚住了在場的兩位誥命。於老夫人直起身子,頭一回認真地打量這個侄孫女。起先她待文怡,只當成是眾多侄孫女中的一個,不過是循例,並不怎麼上心,可這孩子卻叫她吃驚了,這樣的話,哪裡是個十歲的孩子能說出來的?!

蘇太太則著實仔細打量了文怡好一會兒,暗暗點頭。這顧家長房的孫女兒不象話,別房的孫女兒卻是不差的,只看這心性氣度,便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孩子能比。百年望族,果然是不同凡響麼?長房的女孩子……是因為在京城待久了,沾上了壞脾氣吧?

文怡沒注意到這兩位誥命夫人對自己有了不同的看法,她看了看外頭的天色,起身恭謹道:“天色已晚,家中還有祖母等候,請恕文怡先行告退了。”

於老夫人沉默著,過了一會兒才道:“那伯祖母就不留你了,這裡有些東西,是伯祖母賞你的,你帶了回去吧。”見文怡要開口回絕,便搶先道:“長者所賜,可沒有不收的道理。”文怡這才不再多說,鄭重行了大禮,又拜別蘇太太,便退了出去。

跟來時不一樣,於老夫人特地吩咐了大丫頭如意、吉祥兩人跟車,又有兩個婆子捧了禮盒,坐小車陪著,待回到宣和堂,不等文怡向祖母回話,如意便先將於老夫人的意思說了,笑道:“九小姐禮數週全,又安靜嫻雅,老太太瞧了喜